AI导读:

本文探讨了近期市场震荡探底态势下,价值投资者如何利用市场低迷时机布局优质股票或基金,并强调了现金流在评估企业价值中的重要性。同时,分享了投资大师段永平和巴菲特关于价值投资的观点,以及A股市场长期投资者的成功案例。

近期,市场呈现出反复震荡探底的态势,反映出市场信心依然处于疲软状态,亟需更多利好因素来推动下一波行情的到来。在政策层面,为了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速度,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望进一步加码。中央会议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长远的战略部署,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当前,市场指数依然徘徊在3000点关口之下,这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尤其是那些被市场误杀的优质股票或基金。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利用市场误杀的机会进行布局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途径之一,而另一个途径则是伴随伟大公司的成长,以此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简而言之,价值投资的超额收益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优质公司,二是在市场信心极度低迷时果断入场。

为了深入理解价值投资,本文分享了投资大师们的精辟观点。段永平将价值投资归结为购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他认为,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实质上是在购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而区分是否为价值投资的关键,也许就在于投资者是否在购买未来的现金流。未来能够持续为投资者带来现金流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因为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的现金流如同血液,许多公司的倒闭并非因为缺乏收入或利润,而是因为现金流的中断。因此,在选择公司时,现金流这一指标至关重要。华尔街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把现金流装进兜里,但你无法把利润装进兜里。因为企业的净利润中有些只是应收账款,并未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入。如果只看净利润而忽视现金流,可能会陷入投资陷阱。只有现金流充裕的公司,才能在经济周期中生存下来,并迎来下一轮经济上升期。通常而言,一个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应为净利润的1~1.1倍,这是一个相对健康的指标。

巴菲特则认为,所有真正的投资都必须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估基础上。那些不将价格与价值进行对比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投机仅仅寄托于股价的上升,而非基于所支付价格低于所得到价值的理念。换句话说,股价是投资者需要支付的价格,而公司的价值则是投资者所得到的。这实际上涉及到了股票的估值问题。巴菲特在2000年致股东的信中对此进行了阐述,他认为,除非一般的衡量标准(如股息率、市盈率、市净率甚至成长率)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和时间挂钩,否则就无法用来进行估值。这句话清楚地表明,只有以企业未来现金流为基础,才能正确地评估企业价值。投资者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因此,买股票等于买公司,等于买公司未来的现金流,等于买公司的内在价值。巴菲特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角度出发,最终仍然聚焦于现金流。只有以现金流为基础,才能正确地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

然而,现实中许多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并没有现金流的概念,他们更多地关注政策利好、趋势热点、并购重组等短期因素,而非现金流。实际上,决定一个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是其为股东创造利润和现金流的能力。简而言之,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背后的生意,买生意背后的利润,买利润背后的现金流。投资赚取的是公司经营带来的利润增长,与股价的高低涨跌无关。因此,投资者只需关注企业价值,无需过度关注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只是告诉投资者可以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好公司,价格越低当然越好。当市场出现绝望情绪,许多股票价格大打折扣时,投资者应该感到惊喜,因为这时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好公司,而不应悲观绝望。许多投资者的心态是股价越涨越乐观,越跌越悲观,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态度是,所看好的公司股价越跌,越有信心去布局;越涨反而要感到恐惧。也就是说,投资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实际上非常少。

近期,许多长期投资者在A股市场通过实践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即在股价低迷时买入更多股份,在高点时减仓,最终战胜了市场。通过长期坚守优质公司,有的甚至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这表明,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依然是有效的。然而,有些人很难克服内心的贪婪和恐惧,无法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到实处。通过价值投资成为优质公司的股东,以应对市场短期的波动,是最好的投资策略之一。追涨杀跌、频繁交易是许多人亏损的根源。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情绪往往是投资者的大敌。情绪波动过大,总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很难战胜市场,甚至有可能在市场波动中被淘汰。因此,建议投资者在实践中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不要追涨杀跌,不要过度关注短期股价的波动,而是坚守价值理念,坚守优质公司和基金,等待下一轮行情的到来。我们相信,A股市场的牛市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是拥抱未来最好的心态。

股市分析图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