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股权再融资收紧,定增预案频调整
AI导读:
年内券商发债迎来小高峰,但上市券商股权再融资依旧收紧。多家券商调整定增预案,明确募集资金投向,响应监管要求聚焦主业。定增审批节奏趋缓,券商融资需求旺盛,资本实力成增强竞争优势关键。
年内,资本市场见证了券商发债的小高潮,但与此同时,上市券商的股权再融资进程却依旧处于“收紧”态势。6月13日,天风证券正式发布了《关于收到控股股东认购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批复的公告》,表明其定增事项还需经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审核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注册同意方可实施。该公司于今年4月底首次披露了此次定增预案。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以来提交申请的上市券商定增项目,至今尚无一家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共有7家上市券商发布了定增预案,拟募资总额接近425亿元,但其中仅有一家券商的定增申请获得了证监会的批准。
近期,财达证券与国联证券相继对各自的定增预案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募集资金的投向。一位券商人士指出,按照监管要求,证券公司再融资的资金应聚焦于主业,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或许正是促使几家券商调整预案的关键因素。
6月13日,天风证券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宏泰集团已收到湖北省财政厅的批复,同意其认购天风证券定向发行的A股股票。根据预案,天风证券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亿元,资金将用于财富管理业务、投资交易业务、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然而,目前该定增事项尚未获得监管部门的受理。
自去年以来,上市券商的股权再融资节奏明显放缓。以2022年最早公告定增预案的券商为例,国联证券与财达证券分别在当年9月和12月发布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进入2023年,浙商证券、中原证券、南京证券、天风证券等券商也陆续发布了定增预案,但截至目前,仅有中原证券的定增申请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唯一一个在2022年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的定增项目——国海证券的定增,至今仍未落地。对此,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年初个别券商发布的再融资计划引发了较大的舆情,导致有关部门对上市券商的再融资项目审核更为谨慎。
在上市券商再融资审核“趋严”的背景下,年内已有券商下调了募集资金总额。国联证券在其6月9日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中,将募集资金总额从不超过70亿元下调至不超过50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偿还债务,以及进一步扩大信用交易业务规模。此外,财达证券也对其定增预案进行了二次修订,主要调整了募集资金的投向。
这两家券商在说明修订原因时,均提及是为了响应中国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的倡导。券商人士指出,券商在发布定增预案之前,通常会根据公司内部各业务条线上报的资金需求进行汇总,综合考量业务发展需要来拟定募集资金总额。当前,监管方面希望券商更加聚焦主业,将募集资金集中用于服务实体经济的项目,因此募资投向不够明确或超出服务实体经济范畴太多的都需要作出调整。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证券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券商夯实资本金的需求日益旺盛。天风证券、财达证券、国联证券等券商均表示,在当前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资本实力是证券公司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定增等方式扩充资本金规模,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