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可转债市场随着退市配套机制完善逐渐恢复正常,二级市场交投活跃,单日成交金额突破800亿元。但一级市场发行遇冷,募资同比下降。监管部门出台规则强化投资者保护,完善退市可转债交易规则。

随着可转债退市配套机制的日益完善,投资者对于可转债市场的预期变得更加明确,市场正逐步回归常态。与此同时,受益于股市的回暖趋势,可转债二级市场的交易活动显著增强,上周的单日成交金额成功突破了800亿元大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在面对传统的双底策略和低价策略时,应保持更高的警惕性,尤其是要避开那些正股存在退市风险的可转债。他建议投资者加强对正股的跟踪与分析,同时,在深入挖掘正股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配置那些因市场情绪波动而被低估的低价可转债。

据统计,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49家上市公司成功发行了总额为693.14亿元的可转债,尽管这一数字同比下降了36.34%,显示出可转债一级市场发行的降温趋势。目前,A股市场中共有512只可转债在交易。

从行业角度看,可转债发行规模的下降主要归因于银行和券商可转债融资的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银行和券商在今年尚未发行可转债。证监会此前曾表示,将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尽管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但可转债仍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方式之一。截至6月19日,已有26家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发行申请获得了证监会的批准或注册生效,这些公司计划募集的可转债总额达到226.16亿元。

在可转债二级市场上,随着退市带来的避险情绪逐渐消散,交易活动呈现出复苏态势。据统计,6月15日和6月16日,可转债市场的成交金额连续两日超过800亿元,分别创下841.99亿元和884.04亿元的新高。此外,过去一周内有50只可转债的价格刷新了年内纪录。

财达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研究员马燕指出,可转债的T+0交易特性、较低的手续费以及兼具债券和股票看涨期权的属性,使其备受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青睐。随着可转债市场的不断扩容,更多的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其中,市场交易活跃度也随之提升。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近期市场板块轮动效应明显,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较大,投资者出于安全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可转债来规避短期投资风险。

今年以来,随着正股强制退市导致可转债退市的情况出现,转债市场迎来了重要转折。为了完善市场规则,监管部门近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强化可转债交易规则和投资者适当性规则,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目前,面临退市的可转债包括搜特转债和蓝盾转债。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和可转债均已停牌。深交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了相关通知和规定,明确了可转债退市整理期的交易安排、涨跌幅限制以及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具体而言,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后,首日价格不受涨跌幅限制,从次日起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同时,为了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监管部门还提高了个人投资者参与退市整理期可转债交易的门槛,与个人投资者参与退市整理期股票交易的门槛保持一致,均为50万元。

陈雳认为,监管部门的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可转债市场的平稳发展,降低可转债价格波动风险,进一步维护投资者权益。明明也表示,适当提高投资者参与门槛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遏制炒作行为,并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