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周末新闻发布会恢复举行,重点回应注册制改革与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议题。近五年A股市场融资端表现强劲,但投资者回报问题引发关注。证监会强调平衡投融资,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投资者利益。

近期,证监会周末新闻发布会恢复举行,会上重点回应了注册制改革与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两大议题,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指引。

针对当前投融资发展情况,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介绍称,近五年来,A股市场在融资端表现强劲,IPO总额达到2.2万亿元,再融资总额更是高达3.8万亿元,合计融资总额接近6万亿元。从投资端来看,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对A股的持有量显著增加,流通市值从6.4万亿元增长至15.9万亿元,增幅超过一倍,持股占比也从17%提升至23%。权益类基金规模同样大幅扩张,从2.3万亿元增长至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规模的比例也从18%提升至26%。此外,北上资金持A股流通市值从0.7万亿元增长至2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也实现了大幅增长,从10.8万亿元增长至22.1万亿元。

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投资者回报也在不断增强。近五年间,A股累计分红达到8.4万亿元,分红金额甚至超过了当期融资额。公募基金方面,累计盈利2万亿元,分红也达到了2.2万亿元。

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自优化再融资安排落地以来,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变得更加审慎理性,再融资公告预案和受理家数有所减少。核发批文数量也明显下降,去年9至12月核发批文95家,较前8个月月均减少40%,监管导向更加鲜明。启动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同样减少,去年9至12月募集资金月均271亿元,较前8个月下降43%,逆周期调节和扶优限劣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然而,尽管证监会强调投融资并重,A股市场却持续下滑,引发市场广泛讨论。面对这一局面,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表示,证监会将致力于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在制度机制设计上更加体现投资者优先,确保广大投资者能够获得回报和获得感。他透露,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回报要求,并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同时,证监会还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进行市场化并购重组,以激发经营活力。

此外,国常会、国资委、央行等也密集向市场释放新利好,助力A股市场摆脱困境,一举收复2900点。

关于A股市场是否过于注重融资的问题,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五年发行新股及再融资确实为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了6万亿元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然而,上市公司分红则分给包括原始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这使得分红中的很大一部分落入了重要股东的口袋,并未再流回股市。这也是多年来A股存量博弈资金越来越少、股价重心越来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股市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功能至关重要。融资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盈利渠道。在我国,股市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同时,融资还能提升企业的价值,通过在股市上市,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然而,投资者之所以对二级市场的“募资饥渴症”感到反感,是因为不少企业上市的目的并非为了做大做强,而是追求短期利益。

因此,管理层应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制度建设,完善基础建设,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例如,可以制定对企业造假进行举报的激励机制,建立高效顺畅的举报渠道和优厚的奖励政策;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单位可由证监会招标、付费、派遣,直接向证监会负责;对退市企业应进行严格调查,对发布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应追加处罚并追究刑事责任;对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应加倍惩罚;对大股东股票质押应有更严格的规定等。

总之,平衡投融资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对管理层来说,如何让当下市场实现盈亏平衡、确保投资者利益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