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IPO市场审核节奏持续缓和,北交所对拟IPO公司吸引力增强。1月北交所上会公司占比三分之一,但IPO终止公司数量也有所增加。业内人士预计今年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将同比下降,但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近期,IPO市场的审核节奏继续维持缓和态势,这一趋势源自去年四季度监管层对IPO的阶段性收紧。据统计,今年1月共有15家公司上会讨论IPO事宜,其中北交所吸引了5家公司,占比高达三分之一,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彰显了北交所对拟IPO公司的强大吸引力。在过会率方面,13家公司成功过会,占比达到了86.7%。

然而,并非所有公司的IPO之路都一帆风顺。1月12日,胜华波的首发上市申请在上交所上市委审议中遭遇挫折,因不符合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成为2024年首个IPO被否案例。胜华波此次IPO原计划募资9.02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其在IPO申报前几年却大举分红,2019年至2021年累计分红超过3亿元,市场普遍猜测这可能是导致其IPO被否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原定于1月18日上会的维赛新材,因在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发布后出现重大事项,其首发申请审议被取消。这一系列事件进一步凸显了IPO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沪深IPO审核速度明显放缓,导致部分拟IPO公司转而选择北交所。今年以来,北交所已吸引了5家公司上会,占比高达三分之一。尽管这5家公司全部过会,但并不意味着北交所的审核标准有所放宽。数据显示,1月共有24家公司IPO终止,其中11家公司拟登陆北交所,占比接近五成,较去年显著增加。

从终止IPO的公司来看,监管层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业绩持续性、经营合规性等。一位北方券商投行高管指出,尽管近期更多IPO企业选择北交所上市,但这并不意味着审核会放松。未来北交所IPO的上会节奏和审核力度仍需进一步观察。

对于今年的IPO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收紧政策将延续,预计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将同比下降。然而,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有望保持增长。去年,北交所共有77只新股上市,融资额达到146亿元。据普华永道预测,今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达到80家至85家,占A股新增上市公司总数的约40%,位居所有板块之首;预计实现融资额200亿元至250亿元。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