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严惩IPO欺诈发行,思尔芯案成首例千万元罚单
AI导读:
证监会官网披露,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因证券发行文件编造虚假内容被判欺诈发行,公司及主要管理人员被合计罚没1650万元。此案成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例未上市企业欺诈发行被查处的案件,彰显监管对IPO“带病闯关”行为的严惩不贷。
2月9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处罚决定,对一家IPO企业开出了千万元级别的罚单。此次受罚的是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尔芯”)。这家企业曾在2021年8月提交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但未能成功上市,反而因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虚假内容被判定为欺诈发行。
思尔芯案成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个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被证监会查处的欺诈发行案件。证监会对其及主要管理人员合计罚没1650万元,这一处罚彰显了监管对于IPO“带病闯关”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据悉,思尔芯在2021年8月提交科创板IPO上市申请后,于同年12月被抽中现场检查。检查过程中,证监会发现其涉嫌存在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事项。2022年7月,思尔芯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但撤回材料并未使其免于处罚。调查发现,其《招股说明书》多个章节涉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包括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1536.72万元,占当年度营业收入的11.55%;虚增利润总额合计1246.17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118.48%。
市场人士认为,思尔芯案将对IPO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过去,一些企业为了尽快上市或获得更高的首发募资规模,存在做高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现象。只要虚增程度不过分,保荐机构也乐于为其“包装”。然而,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这种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思尔芯案表明,只要企业提交IPO申请材料,任何造假行为都可能被严惩。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不再仅局限于上市公司,递交招股说明书的企业只要存在严重造假,都可能面临重罚。
此外,近年来监管对于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日渐增大。法律层面,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上限得以提升。以欺诈发行为例,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其刑期上限由5年提高到15年。同时,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也严惩不贷。从实际处罚案例来看,企业被罚力度明显增大。思尔芯案作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例未上市企业的欺诈发行案件,创下了IPO失败企业被罚的新高。
证监会多次表态将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坚决打击资本市场乱象。对于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证监会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此番针对思尔芯欺诈发行案,证监会再次明确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进一步加大新股发行领域现场检查、现场督导、稽查执法力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