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市场收紧,45家企业终止审核,北交所撤回量创新高
AI导读:
IPO市场收紧背景下,今年以来已有45家拟IPO或拟公开发行的企业终止审核,北交所撤回量创新高。证监会释放强监管信号,对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在IPO节奏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今年以来IPO市场呈现出了新的动态。据统计,今年仅新增受理了1家公开发行申请,然而却有45家拟IPO或拟公开发行的企业终止了审核。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IPO市场的严格监管态势。
在这45家终止审核的企业中,沪市IPO申请占据了17家,包括主板10家和科创板7家;深市IPO申请则有12家,涉及主板1家和创业板11家;另外,还有16家企业申请了北交所公开发行。值得注意的是,在兔年最后一周(2月5日~2月9日),共有7家拟IPO或拟公开发行的企业终止了审核。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交所自2014年开年以来,IPO撤回量创下了新高。特别是在1月份,终止审核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1家,单月终止审核量首次突破两位数。这一趋势在北交所持续发酵,显示出监管层对IPO质量的严格要求。
就在兔年最后一个工作日(2月9日),证监会释放了对IPO强监管的信号。证监会对已经撤单的上海思尔芯技术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表明了监管层对于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证监会强调,即使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只要涉嫌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也将一查到底。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至2月18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有45家拟IPO或拟公开发行的企业终止了审核。其中,43家企业因主动撤单而终止审核,占比高达95.56%。这一数据再次凸显了当前IPO市场的严峻形势。
从保荐机构的角度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民生证券等券商在保荐的企业数量上占据了较大份额。然而,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些券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责任。
在北交所终止审核的IPO项目中,企业业绩增长和营业能力频繁受到监管关注。多家IPO终止企业曾因“业绩下滑”遭监管部门问询。这反映出北交所对IPO企业质量的严格要求,也提醒了拟上市企业要注重自身的业绩和营业能力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北交所迎来突破性发展,公开发行受理项目也在不断增加。自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18日,A股市场新增IPO受理项目共104家,其中北交所新增受理项目达到73家,占比为70%。这一数据显示出北交所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北交所近期制定了《推动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优化上市审核和持续监管,提升上市审核质效,并引导保荐机构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这一举措将有助于防止“带病闯关”现象的发生,提高IPO企业的整体质量。
此外,证监会还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加大了新股发行领域的现场检查、现场督导和稽查执法力度。对于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严厉打击。这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链接及内容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