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1年初,人民币汇率表现出强劲势头,对进出口部门和实体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包括供应链错配、汇率风险、进口企业受益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1年初,人民币汇率表现出强劲势头。1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608,虽结束前两日连升态势,但1月6日中间价升至6.4604,已创下自2018年6月20日以来的新高。招商证券预测,2021年四个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分别为6.65、6.45、6.30、6.05,考虑到美元未来可能持续疲软,预计人民币汇率将继续走强。然而,这一趋势对进出口部门和实体经济,特别是相关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指出,自2020年10月以来,大量接订单的出口企业在原材料价格飙升、人民币升值及物流成本增加的背景下,订单利润被大幅压缩。相比之下,进口企业因疫情导致的大宗商品进口受阻,并未能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优势。

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走弱对出口导向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特别是苹果产业链造成了较大冲击;而航空等行业则因拥有美元负债的净敞口而从中受益。

供应链错配与人民币升值压力

付鹏进一步分析,中国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唯一实施全民防疫的国家,生产与经营活动恢复迅速,导致全球供应链转移,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20年10月以来的人民币升值与全球供应链错配密切相关,大规模订单向中国转移,推动出口顺差扩大,进而促进资金流入。

深圳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人民币汇率上升一方面是由于美元指数大幅下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中国央行在疫情期间的货币政策保持谨慎,国内经济指标在全球表现突出,使得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人民币升值通常对进口企业有利,而对出口企业构成一定压力。特别是在出口导向的电子元器件行业,以及拥有美元负债的航空等行业,这种影响尤为明显。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企业构成压力,但有利于进口企业。然而,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下,进出口企业面临的问题远不止汇率波动。

付鹏指出,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及物流成本上升,自2020年10月以来的订单利润被大量蚕食。同时,由于人民币快速升值,订单激增且主要集中在10月以后,导致许多企业(如江浙沪地区)未能充分准备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虽然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应利好进口企业,但疫情的特殊因素及国际环境不佳导致大宗商品进口受阻,供应链错配对此类企业的伤害实际上超过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价值。

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汇率风险

对于出口占比较大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尤为明显。一方面,疫情冲击下外部需求放缓,叠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若出口收汇不采取措施管理汇率风险,将造成出口收汇的人民币减少,进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

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许多出口企业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将汇率变化纳入产品报价、采用多币种结算货币、使用金融工具锁定汇率、贸易双方共担汇率风险、外汇套期保值等。

新宝股份作为一家产品出口收入占比高达七成的小家电企业,主要通过加强对汇率变动的分析,运用远期外汇合约等金融工具保值避险。中兴通讯则通过强化基于业务全流程的外汇风险管理,降低汇率风险。

在维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面,一些企业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例如,莱宝高科在平板显示材料及触控器件研发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产品报价按照市场竞争机制形成,未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挂钩调整。

进口企业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多个研究观点认为,原料进口型上市公司及存在海外负债的企业或将获益。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人民币上涨会降低海外负债较多的行业负债压力;从成本收益端来看,海外进口产品、原料占比越高的行业,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弹性越大。

国内航空公司因购买飞机以进口为主且存在大量外币债务,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中金公司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将增厚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净利润。同时,人民币升值还降低了国内航司的财务费用。

在原料进口型企业层面,以造纸业为代表,进口原材料成本有望降低。五洲特纸和中顺洁柔等纸制品企业均表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然而,也有专家提醒,应谨慎看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相关影响。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经济学家谭雅玲指出,人民币目前尚未实现国际货币资质,贸易竞争汇率是焦点,此时人民币升值保住的是规模、损失的是利润。

杨德龙建议,外贸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如使用汇率远期进行对冲,防止汇率波动对外汇造成贬值风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