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稳步推进
AI导读:
数字人民币再次成为焦点,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稳步推进,涵盖更多消费支付场景。数字人民币将作为居民支付手段的补充,降低现金发行流通成本,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数字人民币”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在2021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测试被列为2021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会议强调要“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测试正在稳步进行。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自2020年初起,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同年8月,商务部发布通知,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并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此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于10月份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12月份,苏州也启动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2021年新年伊始,上海长宁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宣布数字人民币在上海同仁医院开展试点测试。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指出,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不仅有助于培养居民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习惯,还通过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形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积极作用,为政府提供了新的促消费实践手段。他预计,今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涵盖更多消费支付场景,并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下,数字人民币红包有望进一步发挥作用,成为各地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
然而,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也提醒,作为公众使用的货币,数字人民币的全面铺开不仅需要解决特殊人群的接纳和使用问题,还需要面对国际结算以及量子计算等超级算力可能带来的密匙安全问题。
董忠云进一步分析,目前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定位是对传统人民币的数字化替代,即替代M0(流通中现金),而非M1、M2(银行存款)。当前,由于微信、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手段的普及,居民使用传统人民币支付的场景已大幅减少。数字人民币虽大幅提升了使用“现金”的便捷程度,但与现有的线上支付手段相比,并未带来质的改变。因此,预计数字人民币现阶段主要是作为居民支付手段的补充,而不会大范围替代现有的移动支付工具。
此外,董忠云还表示,与传统人民币相比,发行数字人民币将有效降低现金发行、流通的成本,并能实时采集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这将使政府能够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现金流通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及时掌握宏观经济动态,为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