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解读了2020年12月及全年金融数据,包括M2同比增长、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等数据,分析了稳健货币政策的成效,并展望了2021年货币政策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26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则达到1.72万亿元。截至2020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显示出全年人民币贷款的显著增长,全年增加额达到19.63万亿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此评论称,尽管M2同比增长10.1%,但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同时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新增量也环比有所回落。这反映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和适度性,市场流动性保持在适宜水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进一步指出,金融数据延续了自2020年11月以来的下行趋势,这表明在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的过程中,“宽信用”政策已进入稳定退潮阶段,存量社融及M2增速等指标正逐步向名义GDP增速靠拢。

从全年数据看,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基本实现了此前设定的目标。中国银行研究员梁斯强调,2020年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达到13.3%,均创下近年新高,全年新增贷款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9.63万亿元。

董希淼补充道,在2020年稳健货币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72.3%,显示出信贷结构的持续优化和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增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将以“稳”为主,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梁斯对此解读称,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2021年货币政策整体将边际收紧,M2和社融增速预计将稳中有降,但为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速不会明显下降,仍需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