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深入,多个城市纷纷跟进测试消息,北京、上海对硬件钱包的探索成为全场焦点。数字人民币正在向更多场景拓展,体验形态多样,试点多线并行。硬件钱包包括多种形态,如超薄卡钱包、可视卡钱包等,为支付带来新体验。

一直以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活动备受瞩目。继苏州成功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后,多个城市纷纷跟进,披露了各自的测试消息。这些测试活动既包括与苏州类似的大规模红包试点,也涵盖了诸多小场景的专项测试。其中,北京与上海对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这一新奇的支付形态充分展示了数字人民币的创新意识。

近期,数字人民币的动向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首先,数字人民币正不断向更多场景拓展,其使用价值日益丰富与延伸。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功能都在逐步完善,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其次,数字人民币的体验形态多样,不仅限于传统的App软件钱包,还包括了各种硬件钱包形态,如超薄卡钱包、可视卡钱包和可穿戴设备钱包等,这些新形态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新奇、便捷的支付体验。最后,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活动多线并行,尽管部分城市并未官宣开展活动试点,但已零星出现小规模的场景接入,这表明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正在稳步推进。

在苏州之后,深圳也开展了第二轮大规模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即“福田有礼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此次试点实现了消费领域场景100%全覆盖,万余家商家所有的应用设备可用性100%经过检查,对全市所有数字人民币应用的设备100%全覆盖,同时6家试点银行100%全部参加。此外,农业银行还推出了ATM机的数字人民币存取现功能,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和现金的无感兑换,进一步推动了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应用。

除了深圳,北京和上海也进行了小规模的场景试点。在北京,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测试在丰台区金唐大厦的漫猫咖啡店内和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启动,展示了多种形态的“硬件钱包”。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也开展了基于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支付模式测试。此外,多家公司也披露了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消息,如众安保险和万物云等。

经过多个地区的测试,数字人民币系统已经具备了基本使用功能,并正在不断完善中。专家建议在全国更大范围开展试用,以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和应用。同时,数字人民币正在渐进式重构支付体系,试点有望进一步加速,并逐步渗透出行、电商、短视频等零售场景。此外,数字人民币还将对普惠金融的提升发挥作用,缓解民营企业收单压力。

在硬件钱包方面,数字钱包主要分为软件钱包和硬件钱包两种类型。硬件钱包以“芯片”作为底层支撑,包括可视蓝牙IC卡、IC卡、手机eSE卡、手机SD卡、手机SIM卡等五种形态。这些硬件钱包将加密信息存储在了“芯片”里,做成了一个可见的实物,比较符合民众的一般使用习惯。然而,硬件钱包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只能作为底层支付工具,培养用户黏性方面难度较大等。相比之下,软件钱包则具有延展性更强的优势,但与硬件钱包一样,也面临着保管和安全问题。

专家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巨头和科技巨头都在不断发力综合生态圈的打造。因此,软件钱包与生态圈的契合成为了顺其自然的主要思路之一。同时,硬件钱包与软件钱包在融合性方面也具有各自的优势。硬件钱包可以与手表、卡片、电脑等进行“融合”,实现双离线支付等功能。然而,关于双离线支付的安全问题,专家提醒需要关注其安全防护网,包括额度与风控、追缴与体验等两个方面。这需要金融层面与技术层面的高度配合,共同为构建双离线支付的可信机制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