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IPO企业财务数据更新及审核状态变更
AI导读:
6月29日,沪深交易所众多首发在审IPO企业完成了2023年度财务数据更新,审核状态相应变更。市场专业人士和行业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交易所表示将严格落实“1+N”政策文件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审核工作。
6月29日,中国基金报记者通过查询沪深交易所网站发现,众多首发在审IPO企业已相继完成了2023年度的财务数据更新,并因此发生了审核状态的变动。
具体而言,上交所网站显示,共有74家在审IPO企业的状态出现了更新,而深交所方面,则有20家在审IPO企业的状态也相应发生了变更。
据市场专业人士透露,财务数据的有效期通常设定为9个月,一旦财务数据到期,则需经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完成整个更新流程一般需要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因此,那些在今年3月底因财务数据过期而被中止审核的企业,大多会在6月底前提交更新后的财务数据及申报文件,交易所则会按照相关规定更新其审核状态。
行业人士进一步指出,IPO企业因财务报表有效期问题而申请中止审核和恢复审核,实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个季度末,通常都是披露更新财务资料的高峰期,这并不意味着审核标准的变更或监管环境的调整,对上市进程和节奏也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无需过度关注。
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6月底的临近,大部分在审企业已完成财务数据的更新,交易所也按照既定规则恢复了这些企业的审核工作。同时,也有少数企业提交了撤回申请或未按时提交财务数据更新文件,对于这些情况,交易所将按照规则规定,启动终止审核的相关程序,并将在后续陆续对外发布终止审核的决定。
该负责人还强调,对于恢复审核的首发企业,交易所将严格执行“1+N”政策文件的相关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审核工作,确保发行上市准入关的严格把控,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在强化监管、防范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今年4月12日,资本市场迎来了“1+N”政策体系。其中,“1”指的是国务院印发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而“N”则代表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包括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出台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4项政策文件,并对6项具体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同步发布了一批自律规则并征求意见。
新“国九条”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并严格再融资审核把关。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无疑进一步提高了IPO和再融资的难度,同时也对监管和审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