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拼多多成为高瓴资本和景林资产的第一大重仓股,股价持续大涨。而阿里巴巴则遭到机构减持,面临反垄断调查和监管压力。未来,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

北京时间2月13日,国内知名私募高瓴资本和景林资产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了其2020年末的美股持仓情况。引人瞩目的是,拼多多在去年四季度末同时成为了这两家机构的第一大重仓股,而阿里巴巴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减持。

具体来看,高瓴资本在美股市场共持有95家公司的股票,其中中概股占比接近30%,市值占比更是超过60%。拼多多获得了高瓴资本的增持,持股数量上升至1023万股,持股市值高达18.18亿美元,成为高瓴的第一大重仓股。与此同时,景林资产也大幅加仓拼多多,持仓数量接近翻倍,持股市值达到11.38亿美元。

此外,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也披露了持仓情况,拼多多同样获得增持,晋升为桥水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之一。数据显示,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拼多多股价持续大涨,累计涨幅高达165%,最新市值达到2411亿美元。

拼多多的股价上涨不仅得益于机构资金的推动,其出色的业绩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拼多多发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超过1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此外,拼多多的用户数和GMV也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已经成为电商市场的第三大巨头。

然而,与拼多多的风光无限相比,老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则显得黯然失色。高瓴资本和景林资产都大幅减仓了阿里巴巴的股票,其中高瓴资本更是清仓了阿里巴巴的股票。这可能与阿里巴巴近期面临的监管压力和反垄断调查有关。

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随后,阿里巴巴回应称将坦诚面对、积极配合调查。与此同时,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也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指出了其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整改要求。

在反垄断监管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行为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为反垄断执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热点问题的判断标准。未来,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需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