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赛道受到巨头们的追捧,相关概念股持续走高。然而,尽管前景广阔,但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商业化落地任重道远。本文将探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近期,国内一家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尚未登陆资本市场,但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资本的热浪。该企业近期接待了多拨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并受到了多家券商的线上线下调研。

这一新兴赛道——人形机器人,因马斯克和雷军的相继布局而备受瞩目。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持续走高,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前沿行业的探索者,人形机器人企业迫切希望更多同行加入,尤其是头部的科技公司。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创新发展处处长、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界最早谈及但目前前景最不确定的方向之一。尽管人形机器人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进化阶段,需要不断进化。

近期,巨头们争相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概念股井喷。小米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率先发布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尽管没有量产计划且成本高昂,但仍引爆了资本市场,多只概念股持续上涨。此前,马斯克也宣布将于9月30日推出TeslaBot“Optimus”原型机,预计售价较低,有望在2023年投产,这也引发了一波机器人概念股行情。

在国内,已有不少企业试水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已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能够完成多种家居任务,并在多个场景得到了应用。此外,达闼机器人也在积极研发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将其应用于迎宾、引导和咨询等场景。

巨头效应为产业链带来了新活力。特斯拉等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入局或将刷新公众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认知,为产业链带来更多的增量零部件订单、人才和资金。然而,一级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投资却相对冷静,更关注下游有真实应用场景的公司,尤其是B端企业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尽管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研发投入是最主要的成本。因此,商业化落地任重道远。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表示,人形机器人离商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技术上的攻关与突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业内人士断言,未来谁占据服务机器人的主导地位,谁就占据了全球机器人的主导地位。

优必选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要看中国。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人形机器人的全栈核心技术,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先发优势。此外,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高端人才数量、产业链体系以及潜在市场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将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市场热炒的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多为产业链配套的硬件股。然而,一个智能终端产业成熟的标志是形成硬件、软件、内容和服务的完善生态。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硬件生态已经形成,软件生态也在逐步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