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有序运行有重要支撑作用。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确保交通物流畅通无阻,重点物流枢纽逐步复工达产。但局部疫情散发导致交通物流保通保畅仍处关键阶段,需继续巩固成果、精准施策、补齐短板、降本减负,以助力经济复苏。

交通物流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命脉,对维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及业态创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近日,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指出,需持续强化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物流的畅通无阻,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响应,实施了“三减两补一支持一精准”等多项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对交通物流的影响,降低物流成本,确保经济社会运行顺畅。

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国重点物流枢纽逐步实现了复工达产,交通运输主要运行指标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社会货运量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长了11.7%。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公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及邮政快递业务量分别增长了18.1%、11.2%、10.1%和83.5%,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近期局部地区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部分地区货车通行管控过度,导致部分从业者经营困难。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仍处于巩固成果、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阶段,容不得丝毫懈怠。

交通保通保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稍有放松便可能引发反弹。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精心部署并落实各项措施。要针对关键环节精准施策,稳定经济运行秩序,提振市场信心。

在疫情防控方面,交通物流需采取精准措施,避免简单化、粗暴化的防控手段,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的现象发生。要科学防疫,制定完备的预案,既要确保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和主干道的畅通无阻,打通经济运行的“主动脉”;又要确保货站、快递网点、乡村公路等基层物流线路的畅通,保障民生保障的“微循环”。

同时,我们还需补齐物流网络的短板,完善其结构。疫情冲击如同一场压力测试,既展示了我国物流的实力与韧性,也暴露了物流链中的断点与堵点。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与优化,我国物流网络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大投资、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持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联网补网强链,提升交通整体效能。此外,还需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转铁、多式联运的发展,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以及高效便捷的客货运输与物流体系。

在降本减负方面,激发市场活力至关重要。交通物流行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亟需政策扶持。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四条交通物流纾困举措中,有三条直接针对市场主体,旨在降低其运营成本、提供贷款保障,确保其正常运转。各地区各部门需切实落实这些纾困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推出细化方案和补充措施,确保市场主体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支持,从而增强其发展活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