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优化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村融资成本等具体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为农村金融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关键一环,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当前农村金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数据稀缺、抵押担保措施不足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的匮乏,农民融资成本高企,金融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因此,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优化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深入乡村,服务三农。具体而言,应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涉农金融事业部门,如“三农”事业部、扶贫事业部等,以形成专业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同时,推动商业银行向县域分支机构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填补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空白。此外,还应支持金融资本设立或参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金融支农提供有力补充。

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加强部门间信用数据共享,以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同时,鼓励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保险服务及风险分担体系建设、支付体系建设等,以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降低农村融资成本也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涉农金融机构应细化服务农村的内部运营机制,落实涉农信贷尽职免责制度,优先向乡村振兴领域配置低成本资金。银行机构应加大对乡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入,特别是在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等领域,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涉农主体融资便利度,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推动综合融资成本切实下降。

针对农村抵押担保缺乏的问题,金融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摆脱过度依赖抵押品的放贷模式,积极开展信用贷款投放工作。银行工作者应深入乡村,通过综合考察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等信息来判断农户的信用状况。同时,完善涉农主体增信机制和涉农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为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村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