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受罚后业务大幅缩水,IPO项目流失严重
AI导读: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因“金通灵造假案”被罚后,IPO项目流失严重,审计机构变更频繁,市场份额被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瓜分。
“金通灵造假案”处罚事件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大华所”)的持续影响正在显现。7月19日,中原证券宣布,鉴于大华所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无法再承接公司2024年中期审阅业务,因此决定更换审计机构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券商中国记者观察到,近两个月内,大华所在IPO业务上的损失尤为显著。据统计,截至7月19日,大华所在交易所排队的IPO项目仅剩9单,且全部处于“中止”状态,其中一单已明确计划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与大华所被罚初期(截至5月28日)的36单在审IPO项目相比,其排队IPO数量已大幅缩减至不到三成。
尽管少数项目通过更换审计机构并更新财报恢复了审核进度,但整体而言,大华所的在审项目仍面临严峻挑战。例如,近期过会的百亿级并购项目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就是上市公司将大华所变更为其他中介机构后推进审核进展的典型案例。此外,大华所已“注册生效”的IPO项目和并购重组项目也陆续宣布“换所”。
自大华所被处罚以来,多家同业机构积极争取其流失的项目,竞争异常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大华所流失的项目中,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和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接盘”数量相对较多。
随着IPO终止潮的平息及部分中止项目因更新财报后恢复审核,当前IPO排队数量已降至400家以下。大华所作为头部会计师事务所,其在审项目的去向备受市场关注。据统计,大华所在5月至7月期间参与的项目大多数陆续“撤单”,剩余项目或“换所”后恢复审核或仍处“中止”状态。
具体来看,大华所在上交所参与的IPO项目中有9单撤材料,在深交所有8单终止。尽管这些项目的终止原因是否与大华所罚单直接相关尚不确定,但6月IPO市场拟上市企业扎堆撤材料的情况确实存在,多家大型中介机构在此期间集中撤材料。
不过,也有部分IPO项目选择“换所”以重拾进展。据统计,深交所有4家(机械九院、英科新创、一品制药、天溯计量),北交所同样有4家(大鹏工业、博达软件、天威新材、阳光精机),上交所则有2家(九岭锂业、华新精科)。这10家企业自变更审计机构及更新财报后,在6月底至7月中旬期间已陆续恢复审核进展。
然而,也有IPO企业换所后仍然遭遇挫折,如科创板IPO企业飞潮新材在更换为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后,最终选择撤材料。此外,再融资项目和并购重组项目也出现“换所”情况,如中航电测和中航重机分别更换了审计机构。
截至7月19日,大华所尚有9单IPO项目处于中止状态,在审IPO项目数量从两个月前的36单大幅下滑75%。同时,还有9单再融资中止和1单并购重组中止。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在审项目想要推进进展,最好还是“换所”,否则要等到相关中介机构恢复业务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由大华所提供审计服务且已拿到注册批文的项目也在考虑换所。例如,威领股份为顺利推进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决定聘请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专项审计机构。尽管该项目拿下批文的时间要远早于大华所被罚,但上市公司为消除大华所罚单的影响,仍选择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博实结创业板IPO项目上。该项目此前由大华所提供审计服务,并在今年3月获得注册批文。然而,在7月12日博实结公告正式启动IPO发行工作时,披露的最新审计报告却由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随着交易所多个在审项目与大华所“解约”,大华所丢失的市场份额主要被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和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瓜分”。其中,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拿下2单IPO(其中一单最终撤材料)、1单再融资和1单并购重组(均为“中航系”项目)。天职国际则拿下3单IPO。此外,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和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也分别拿下一定数量的IPO和再融资项目。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