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券业协会升级《保荐业务规则》,将“申报即担责”落实到个人,撤否项目信息将被公开写入保代简历,增加执业压力,提升执业质量和信息透明度。

  为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声誉约束,中国证券业协会再次升级《保荐业务规则》,明确将“申报即担责”的要求落实到个人,并将保荐代表人撤否项目信息纳入其个人简历,形成新的负面评价公示机制。同时,新增了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D,用于单独分类被暂停业务的保代。

  据统计,截至7月23日,今年已有331单拟IPO项目和94单再融资项目终止,涉及数百名保代,其中43名保代名下至少有2单项目终止。另外,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已有71位保代因违规被罚进入C类名单,其中39人因IPO项目被罚。

  根据新规,保荐代表人撤否项目信息将被增加至分类名单A中,与姓名、执业机构、保荐项目数量等信息一同展示。截至7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425单IPO及再融资项目终止,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和国金证券撤否项目数量居前五。

  具体到个人,今年以来至少有43名保荐负责人名下终止项目为2单及以上,分布于近20家券商中。其中,中信证券人数最多,有8人,中金公司、民生证券各有5人。这些保代将面临更大的执业压力,必须严格把关项目质量,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此外,年内已有4位保代因履职缺位被监管暂停业务。例如,浙商证券的两名保代因违规行为被上交所处以3个月内不接受其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华西证券及其两名保代也因保荐项目违规被深交所采取“资格罚”,两名保代被给予2年暂不受理文件的处分。

  新规的出台将进一步提升保荐代表人的执业质量和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助于发行人更精准地了解保代过往的执业情况,并对保代提升执业质量、避免违规行为起到督促作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