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全国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向好,止跌回稳趋势初现
AI导读: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市场的销售数据,显示市场交易数据向好。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趋势已初步显现。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正式揭晓了2024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市场的销售数据,并同步发布了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建商品房销售与待售情况、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到位状况。这一系列数据的发布,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业内专家对此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2024年12月全国新房、二手房市场交易数据均呈现向好趋势,为全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他们预测2025年房地产市场将止跌回稳,这一趋势已初露端倪。
新房与二手房市场齐释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房地产作为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息息相关的行业,一直备受瞩目。他指出,近期一系列政策的连续落地,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购房门槛,减轻了他们的还贷压力,从而提升了购房意愿,促进了房地产销售的回暖。数据显示,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均实现了正增长,特别是12月,40个重点城市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0.3%和4.1%。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熊柴进一步分析指出,新房销售额增速明显高于销售面积,销售均价同比增长3.8%,这表明新房市场的回暖并非降价促销带来的,而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
建诚智库首席研究员何田则认为,12月新房销售数据的好转主要得益于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各项政策的迅速落实,这些政策不仅放松了购买限制、降低了购房成本,还提高了购买力,同时对购房者的信心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年底房企为了冲刺业绩,也对数据产生了一定的翘尾效应。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补充说,2024年12月全国新房市场交易数据持续向好,典型城市的平均去化率达到四成左右,处于年内高位水平。分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延续了四季度的成交热度,如上海、杭州等城市热度较高,12月推盘次数均超过40次,且项目的平均去化率基本持稳在六成以上。同时,武汉、苏州、成都等二线城市的成交规模也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均超过三成。
康义还提到,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23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9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这是自2023年6月以来的首次上涨;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已连续三个月上涨。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连续四个月环比降幅收窄。从同比来看,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也均在收窄。
何田指出,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都在全线释放积极信号。各线城市的整体好转代表着全国整体市场的向好趋势,而一线城市对二三线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尤为明显。二线城市价格环比由跌转涨反映出当地房地产市场已逐步好转,三线城市价格降幅环比收窄则表明即使在市场规模较小、价格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政策的带动作用也较为明显。
去库存仍为行业主要挑战
从房企角度来看,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显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且12月的降幅仍在小幅扩大。尽管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的12月降幅均有所收窄,但商品房库存仍处于高位,去库存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任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12月单月表现来看,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三项指标均有所好转,特别是房屋施工面积当月增速转正,这可能反映出白名单扩围后企业资金来源的改善和施工进度的加快。与此同时,房价初现企稳迹象,市场交易回暖,房企销售回款速度也在恢复。
房地产市场前景可期
展望2025年,何田认为,在房地产政策利好的不断加持下,市场筑底态势将进一步巩固。预计高能级城市有望逐步企稳并实现销售正增长,价格保持稳定。然而,对于占全国销售面积六成以上的广大三四线城市而言,在经济承压、居民收入预期谨慎的大背景下,仍将呈现调整态势,量价可能下降。因此,202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仍可能下降,但降幅有望收窄。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则认为,由于短期内市场购房消费行为仍较理性谨慎,加上二手房分流新房的趋势延续,销售增速难以快速走出下行趋势。但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整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预计明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至6%左右。从二手房与新房成交总量来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趋势值得期待。
康义还提到,12月份对70个大中城市开展的月度房价问卷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保持稳定或者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占比达到69.3%,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这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连续好转,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增强。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