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金融对外开放深化
AI导读:
贝莱德、富达、安联等外资巨头纷纷加码中国市场,涵盖公募、私募、保险等领域。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外资机构加码布局中国,体现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近日,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在媒体沟通会上明确表示,中国市场始终是贝莱德集团的战略重点。贝莱德自18年前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历了从代表处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私募,再到理财公司和公募基金的逐步扩展,其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始终如一。
不仅贝莱德,富达、景顺、安联等外资巨头近期也纷纷加码中国市场,涵盖公募、私募、保险等多个领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坚定看好。近年来,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为外资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
范华在沟通会上进一步介绍,贝莱德在2024年加快了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平台建设。业务条线上,贝莱德基金对投资团队进行了积极调整,优化了风险管理方式,并制定了更适合中国基金行业的考核指标,产品表现稳步提升,公募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同时,贝莱德建信理财也在不断完善投资能力建设,丰富产品线,管理规模和客户数量在2023年翻倍的基础上,2024年再次翻番。
展望未来,贝莱德中国近期重启了QDLP项目,计划发行全球债券和股票等相关产品,并继续通过QFII、QDII、QDLP等窗口实现投资管理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贝莱德将持续关注监管政策的最新动向,积极探索在跨境理财通、互认基金、ETF通等领域进行布局,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丰富、便捷的投资工具进行全球配置。
据悉,2025年,贝莱德基金计划推出指数增强、短债、多资产、消费和科技等产品。贝莱德建信理财将继续做大做强基本盘,如短债和固收类的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同时发力养老、多资产、权益和海外产品。
此外,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也表示,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瑞银亚太区总裁康瑞博指出,中国经济已展示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决心,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
随着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国推开,养老金融市场成为外资机构加速布局的重要领域。富达国际作为全球资管巨头,将养老投资作为其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近日,富达基金宣布其首只多元资产公募产品提前结束募集,并在短时间内获准成立,募集规模超过8.6亿元,成为新设外资公募中首家推出全球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小薏表示,多元资产配置策略是养老投资的基础,富达希望继续发挥集团在全球配置方面的研究能力,借鉴海外养老金管理的丰富经验,为广大本土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养老解决方案。
在保险市场方面,外资机构也在加速进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批复文件显示,同意国民养老增加注册资本,由安联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安联投资为德国安联集团旗下全球资产管理机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保险和资管巨头。本次增资后,安联投资成为国民养老首家外资股东。
安联投资全球CEO托比亚斯·普罗斯表示,中国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机会,本次投资是把握这一机会而制订的长期发展计划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养老金融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安联投资将与国民养老一起提供最适合中国居民退休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
从2024年12月以来,包括安联、路博迈在内的多家国际资管巨头、保险公司、量化机构等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力度。安联基金注册资本增至6亿元,路博迈基金注册资本增至5.5亿元。在私募领域,量化巨头宽立资本全资子公司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外资私募机构总数已超过30家。
市场人士认为,外资量化私募在适应中国市场方面展现出了优势,能够迅速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国内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在保险领域,外资不断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码中国市场,如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收购中意财险中方股东51%股权获批,中意财险变成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外资机构加码布局中国,体现出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表示,外资机构深度参与内地金融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的推出,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将更加便捷,有助于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同时也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