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券商IPO业务撤否率高企,证监会延续严格监管标准,对撤否率高的券商进行扣分。IPO撤回企业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部分券商撤否率达100%。IPO新规发威,市场生态逐步改善,但长期压力仍存。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对券商的IPO业务撤否率保持了高度关注。在8月9日发布的券商2024年分类评价中,证监会延续了2023年的评价标准,对IPO撤否率较高的券商进行了扣分处理。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年来,证监会针对IPO的表态释放出了对资本市场监管的强烈决心和更加严格的监管信号。田利辉认为,证监会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全过程的监管,包括IPO前的辅导、审核、发行以及上市后的持续监管。

在严格的监管之下,IPO撤回的企业数量已创下历史同期新高。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49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撤否率高达47.55%。具体来看,年内共有71家券商参与了IPO保荐项目,其中58家券商存在IPO撤否情况,33家券商的IPO撤否率超过了50%,甚至有14家券商的IPO撤否率达到了100%。

在保荐家数排名前20的券商中,95%的券商IPO撤否率超过了30%,仅东方证券承销保荐的撤回率低于这一数值。具体来看,东方证券承销保荐共保荐了18家企业,撤回了5家,撤否率为27.78%。而在IPO撤否率排名前10的券商中,开源证券、海通证券、东吴证券、国金证券、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国投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的撤否率均较高。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中小型券商的IPO撤否率达到了100%,这主要是由于其保荐家数体量较小所致。具体来看,中原证券、东亚前海、华源证券、湘财证券、联储证券、世纪证券、太平洋、瑞信证券(中国)、华宝证券、国盛证券、华兴证券、金圆统一证券、西南证券、金元证券等14家券商的IPO撤回率高达100%。

然而,也有一些券商的IPO撤否率为0,包括东莞证券、方正证券承销保荐、中天国富证券、中国银河证券、财信证券、江海证券、长城国瑞证券、联储证券、国融证券、华金证券、东海证券、华林证券、甬兴证券等13家券商。

自去年证监会“827”新政提出阶段性放缓IPO以来,A股IPO申报数量大幅减少,IPO企业撤否率高企,审核发行节奏也显著放缓。界面新闻此前从多位投行保代处了解到,自“827”新政以来,一些综合质地相对不高、板块契合度偏低的拟IPO企业被陆续劝说撤回材料,这些企业并非一股脑提交撤回申请,而是有序排队,等待更为合适的时机。

多位投行人士认为,相较于其他板块,主板、创业板撤否项目增幅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IPO新规盈利指标的提升仅包括主板和创业板。6月以来撤否的项目中,净利润低于主板最低上市标准(1亿元)的项目占比为37.14%,净利润低于创业板上市基准线(6000万元)的项目占比为17.24%。

对于此轮IPO撤否潮,业内人士表示无需过度担心,认为这是IPO新规发威、IPO生态改善的信号。此前撤否项目数量看似不多,并不代表需要终止IPO进程的企业不多,只是相关企业没有正式递交撤回材料申请而已。多位投行人士表示,让上市希望渺茫的排队企业及时撤回材料具有三大作用:一是对于企业来说,及早撤回材料能够节约成本,乃至为新的上市之路做准备;二是对于IPO生态而言,可以及时清劣、降低审核成本、提高IPO项目整体质量,继而提升后续新上市企业的可投性;三是IPO新规发布后,短期的撤否潮可谓积极信号,但长期如此则会造成较大市场压力。伴随撤否项目的增加,IPO节奏也应适当调整,以让存在IPO计划的企业和一级市场投资人看到希望。

华东一中型券商资深保代表示,此番大量中止审查企业撤回材料,意味着不达标企业正在有序退出。外加近期三大交易所重启项目受理与发审会,A股IPO正走在逐步清劣企稳的道路上。

未来,IPO市场是否会继续保持收紧态势?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受经济环境的影响,2024年以来A股走势疲软。为活跃资本市场,一方面部分业绩承压的企业主动撤回或暂停IPO;另一方面监管收窄了上市窗口,对券商的IPO承销保荐业务带来冲击。头部券商因为此前服务项目多、储备项目多,在IPO数量受限后,业绩下滑更为明显。如果经济环境没有显著好转,投资者信心依旧不足,那么IPO市场大概率会持续保持低速发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