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期
AI导读:
自动驾驶行业在新年伊始迎来加速发展,多家企业在CES 2025上宣布合作开发下一代汽车,政策对自动驾驶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业内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元,自动驾驶产业链将迎来全面受益。
新年伊始,自动驾驶领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英伟达携手丰田等行业巨头,宣布将共同研发“下一代汽车”,而索尼与本田也在双方合作的首款电动车上引入了AI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这一系列动向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正加速推进。
同时,政策层面对自动驾驶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车联网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元人民币。在此背景下,自动驾驶行业已明显提速。
近日,由海富通基金与上海证券报联合举办的“海谈科技”无人驾驶专场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汽集团旗下友道智途副总经理及首席科学家衡量、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亚飞、国泰君安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吴晓飞三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了无人驾驶的应用趋势、技术路径及未来展望。
三位嘉宾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出发,均认为自动驾驶产业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并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软硬件企业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红利。
技术成熟与产业爆发
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华为和赛力斯等企业纷纷推出自动驾驶时间表,展现出对自动驾驶业务的积极态度。特斯拉和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巨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布局同样值得关注。
王亚飞教授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资深学者,指出当前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使得自动驾驶落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他分享了从最初的紧张到如今的轻松,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带来了明显的体感变化。
吴晓飞分析师强调了中国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的成本优势。他认为,中国科技型企业一旦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将有能力迅速降低成本,形成正向循环,这是许多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衡量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将自动驾驶视为与无线通信、智能手机同等重要的一次技术革命。他分享了友道智途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包括依托上海洋山港“5G+L4”智能重卡项目的技术积累和成功经验,聚焦特定场景与干线物流场景的L4级和L3级自动驾驶产品。
政策助力与产业链机遇
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业界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自动驾驶普及将加速,搭载自动导航辅助驾驶(NOA)方案的乘用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
王亚飞教授指出,自动驾驶产业链广泛且新兴,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终端以及车外网络服务、车路协同产品等多个环节。他强调,产业链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激光雷达已实现国产替代。各地条例的推出将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和产业配套成熟度。
吴晓飞分析师分析了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的投资机会,认为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整车端应用,将带动汽车销量增长并改变盈利模式;二是运营新方式,如robotaxi等,将带来新的收费模式;三是零部件供应商,在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等关键环节具有投资机会。
技术瓶颈与未来展望
自动驾驶技术按照自动化程度分为L0至L5六个等级。其中,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能在特定条件下自主完成全部动态驾驶任务。近期有专家预计2025年将发布L3级自动驾驶车辆的相关认证。
然而,王亚飞教授指出,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最终瓶颈仍是可靠性。尽管算法、传感器和执行器硬件、网络通讯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但仍未达到绝对可靠的水平。尤其是针对特殊边缘危险场景的数据获取难度大,成为制约自动驾驶应用落地的主要瓶颈。
此外,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在中国推出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但尚需监管部门批准。衡量表示,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史中贡献巨大,其提出的新方法能有效利用海量数据,超越传统基于规则的方法。未来各自动驾驶团队在端到端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值得期待。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