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临近,年货市场暖意融融,线上线下融合,传统与新潮交织。新需求催生新消费,线上年货节兴起,非遗年货备受关注。购新补贴政策激发换新活力,年货经济成为观察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年味愈发浓厚。在网购平台上,各式各样的年货福利持续上新,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选择;而在商超集市,优惠折扣活动层出不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传统习俗与新潮元素交织,线上购物与线下体验融合,共同营造出消费市场的一片暖意。

置办年货,作为过年仪式感的重要一环,今年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有人追求生活用品的性价比,注重实用与实惠;有人则更看重消费商品的情绪价值,追求心灵的满足;还有人秉持理性消费的理念,不为“过年”而买,只为“需求”而消费。这些变化反映出大众年货消费理念的悄然转变,人们不仅在乎节日的关怀和祝福,更追求体验升级的新意,使得吃喝玩乐更加精致多元。

新需求的涌现催生了新消费模式的兴起。近年来,线上年货节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年货促销活动,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购物体验,还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更优惠的价格。自“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以来,各地、各电商平台围绕春节期间的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消费热点,举办了各具特色的配套活动。除了传统的坚果零食、年宵花等年货外,健康品类产品如运动手表等销量大涨,创意摆件、摇钱树乐高等单品也备受追捧。同时,泰国榴莲、云南蓝莓、智利车厘子、俄罗斯帝王蟹等进口食材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在新鲜新潮的年货之外,非遗年货也备受关注。乙巳蛇年春节,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各地纷纷聚焦“非遗”特色,开展年货购物月活动。如湖北推出的雕花剪纸、襄阳香包,内蒙古主打的乌拉特刺绣、布里亚特娃娃,以及青海精选的河湟剪纸、河湟皮影等,都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过年——春节主题展”上,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敲年鼓、印春贴、猜灯谜、舞龙狮等,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的体验。这些非遗年货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成为了年货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购新补贴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换新”活力。年货市场的购销两旺得益于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同发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其中,绿色、智能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近日,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同时,商务部等5部门也印发了购新补贴实施方案,明确了买手机等数码产品每件最高补贴500元,买冰箱等12类家电产品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的政策。这些政策对消费者和市场都是重大利好,进一步促进了消费的升级和市场的繁荣。

年货经济不仅仅是“买买买”的狂欢,更是观察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从商品的生产销售到物流配送服务,年货经济考验和检视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年货经济也反映了消费理念的变化、消费体验的升级和消费服务的演进。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全面有效实施和各种展览、展演、展销等活动的精彩呈现,市场供给端不断给力“上新”。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城乡融合更加便利、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满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年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