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旨在因地精准施策,推动要素集聚,夯实资金基础。通过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一战略旨在通过因地精准施策,以点带面地提升整治整体效能。通过推动要素集聚,以“土地整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发展模式,并夯实资金基础,探索形成资金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自然资源部近期发布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试行)》,该指南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提供了具体指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通过土地整治,撬动乡村全要素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释放农村土地潜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近年来,部分乡村地区面临着耕地碎片、土地利用低效、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传统的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它作为一项空间治理活动,强调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以提升空间功能与价值,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各地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例如,上海、浙江等地注重整合零散地块,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保障;而江西则立足提升耕地质量,带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形成了乡村振兴示范带。此外,各地还需推动要素集聚,以“土地整治+”为基础,引入特色产业,拓展农业产业链、经营链、价值链,探索“土地整治+”旅游、文化、生态等发展模式。

资金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由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因此需探索形成资金投入多元化的格局。目前,资金来源主要为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整治形成产业用地的出租出让收益以及地方涉农资金。未来,各地还需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统筹产业运营收入,探索建立跨周期回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同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推进过程中需建立健全全流程群众参与机制和全方位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意图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