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旨在稳定资本市场。政策经过优化,降低自有资金比例要求,延长贷款期限,受到上市公司广泛欢迎,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于1月19日获知,为了进一步强化政策工具在稳定资本市场方面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于近期携手举办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题座谈会。

股票回购和增持作为国际公认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旨在优化企业市场价值。2024年10月,基于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证监会及金融监管总局,创新推出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该工具持续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优化,包括将自有资金比例要求调低至10%,并将贷款最长期限延长至3年。此外,鼓励银行提供信用贷款,简化了贷款流程,确保上市公司能够充分满足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

金融机构反馈显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产品受到了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的热烈响应。据统计,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总额接近3000亿元。自政策工具实施以来,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使用银行贷款进行回购增持的公告,其中市值超过百亿元的公司占比超过四成。这一政策工具的正面效应日益显著,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以及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关键作用。积极实施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往往是经营效益良好、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优质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银行业务的新增长点,未来金融机构将充分利用其客户和网点资源,不断完善对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指出,当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被明显低估时,其主要股东和证券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会有强烈的意愿利用这两项政策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资金进行股票回购或增持,从而形成内在的稳定平衡机制,有效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防止市场陷入负向循环。人民银行将根据前期的实践经验,持续优化工具设计和制度安排,提高工具使用的便捷性。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获取足够的资金来增加投资。

近期,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简化参与主体的操作流程,金融管理部门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针对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反映的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大的问题,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所需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低至10%,即金融机构可以对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提供支持,此举降低了参与门槛,减轻了借款人的资金压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