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震荡格局下基金经理分歧加剧
AI导读:
近期A股市场延续震荡格局,次新基金经理在入场时机和仓位布局上出现明显分歧,多只次新基金净值变化显著。部分基金高仓位运行,亦有产品谨慎入场。股市或向盈利驱动倾斜,基金经理对未来投资机会看法各异。
近期,A股市场持续呈现震荡态势,在此背景下,次新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在入场时机与仓位布局方面产生了显著分歧。多只新近成立的次新主动权益基金,其净值已发生明显波动。与之相反,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在前期市场高点后推出新产品,并在布局过程中展现出更为谨慎的态度。
具体来看,去年12月27日成立的银河科技成长基金,在成立后一周内净值下跌0.58%,但截至1月17日,该基金净值已上涨3.24%。同样在去年12月末成立的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基金,其净值曲线波动更为明显,当前下挫约3.25%。这表明,短时间内基金经理已将该基金(规模达11.82亿元)的仓位提升至较高水平。
回顾去年9月24日A股市场大涨后的冲高回落,在此期间成立的次新基金累计净值多数为负。在盘整的行情中,要实现超额收益并非易事。然而,也有个别产品取得了显著涨幅,如永赢科技智选基金上涨了14.84%。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招募说明书中指出,该基金界定的科技主题相关公司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此外,该基金还关注高端装备领域和新材料领域。
类似地,华富半导体产业基金的涨幅也约为4.7%。这两只基金的布局方向较为一致,而半导体板块是近三个月大盘回调背景下少数能够取得正收益的板块之一。另一方面,安信医药创新基金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等成立于10月份的主题基金,由于选择了低位布局医药股,且近期该板块仍未出现回暖迹象,因此在较快提升仓位后,当前净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撤。
尽管去年9月底之后市场人气已经上升,但仍有一些产品选择谨慎入场。例如,去年10月末成立的中银ESG主题基金至今净值几乎无变化,同样谨慎的还有9月份成立的华安景气回报基金,其净值至今仅上涨0.27%。此外,浙商汇金红利机遇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波动也不大。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周文超在其管理的另一只基金的三季报中表示,在9月份跟随市场震荡下跌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减仓应对。9月24日后,他认为市场可能出现转机,因此重新提高了股票组合仓位,并在消费、医药、传媒等行业挖掘优质分红企业。然而,节前最后一周市场超预期大幅上涨,他在结构调整中对盈利较大的部分股票做了止盈,并降低了过节仓位。
数据显示,在9月24日大涨行情之后,周文超的谨慎态度还体现在他管理的其他产品中。例如,自他接手后,浙商汇金转型升级基金的权益资产仓位占比连续多个季度在七成以下,且在9月末的大涨行情中比例降至56%。业内人士指出,若不对净值波动风险保持零容忍,次新基金若快速亏损,容易对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造成恶性循环。许多次新基金产品在快速损失5%时,基金经理的投资心理极易受到业绩压力的影响,从而可能陷入更大亏损的状态,或长期难以收复1元面值。
华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对于新基金来说,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基金经理可以择机入场,通过仓位来控制回撤。同时,基金经理还可以分批建仓,摊低买入成本,使投资布局的安全边际更高。而老基金受到仓位限制,如股票类资产不得低于既定比例,因此老基金所持个股的成本可能并不低。相对而言,在震荡市中新基金更容易跑出净值优势。
展望未来投资机会,掌管某只次新基金的宏利基金基金经理孟杰表示,科技与出口仍将是A股市场的长期趋势机会。科技成长板块在前期市场大幅反弹后,估值水平有所分化。他建议关注三条科技主线:云侧人工智能、端侧人工智能和半导体国产化。出口则是中期的趋势性方向,出海将进一步优化行业竞争格局。去年11月美国大选落地后,压制行业的风险因素进一步清晰,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机械等细分行业将迎来机会。总体而言,制造业仍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具备明确竞争优势的细分行业龙头是未来关注的重点方向。
同样管理新发产品的天弘基金杜广表示,他们前期基于诱人的股票价格相对于价值的折扣,在左侧将组合持仓几乎集中在了内需的银行、白酒、建材、机械等方向。目前这个基本面左侧可能离底部越来越近。虽然股价已处于压缩到极致的状态,但已基于悲观的预期修复有相当程度的上涨。杜广表示,在股票组合上涨的过程中,会逐步采取防范动作,将折扣已经收敛或转为溢价的个股逐步换到仍有较大折扣的股票中去。
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神爱前预计,随着经济数据的改善,盈利周期将上行,权益市场的驱动力也将从估值驱动向盈利驱动倾斜。此外,顺周期核心资产、核心消费、人工智能、国产科技创新、自主可控和新能源等领域将受益于政策和产业驱动,加快落地,并具备投资机会。消费可能是未来重要的发力方向,特别是电子消费和服务消费领域。
嘉实基金则在去年末发行了一只红利主题产品。公司认为,全球红利投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红利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红利资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首先,红利资产市场关注度曾经很低,在极度系统性低估后迎来估值修复,市场表现属于均值回归,尚未过热。其次,红利资产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局限于过去几年表现良好的高股息稳定类板块,其他红利资产未来也存在源源不断的表现机会。最后,未来红利投资将从简单题变为精选题,单纯被动选择可能难以像以前那样轻松获得超额收益。加入主动管理的力量,有望成为精选红利资产的新选择。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