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IPO全线重启已有两月,新“国九条”下首批30家企业的冲A之路备受关注。沪深北交易所受理情况、审核进展及重点关注问题等方面均有所披露,同时保荐机构工作底稿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A股IPO全线重启已有两个月,新“国九条”政策实施后,首批亮相的30家企业的冲A之路备受关注。这些企业的IPO进程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据交易所网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年内仅各受理了1单IPO申请,分别为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金新能)和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铀业)。两家企业均在6月下旬获得受理,此后便再无新增受理。与此同时,北交所6月下旬则密集受理了28家企业的上市申请,但近两个月也未见新增受理。

审核进展方面,这30家企业均已进入首轮问询阶段。然而,其中3家拟上市企业的IPO进程却因审计机构被查而被迫按下“暂停键”。从审核问询的内容来看,除了控制权稳定性、业绩真实性等常规问题外,拟上市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壁垒也成为交易所关注的重要焦点。

那么,为何当前IPO新增受理进展如此缓慢呢?有投行人士透露,虽然IPO开闸了,但开闸程度很小。许多申报企业仍处于辅导验收阶段,个别企业虽然提交了材料但尚未被受理。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落实新“国九条”精神,先解决场内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要结合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综合考虑。

在审核端,持续从严的审核态势使得IPO工作底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第一财经获悉,北交所近期调阅了保荐机构的工作底稿,并在行业内通报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涉及业绩真实性、独立性等方面。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为了防止中介机构配合造假或不作为。

回顾过去两个月,IPO受理情况终于打破了持续数月的“零受理”局面。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相继重启IPO受理工作。其中,沪深交易所6月20日分别受理了泰金新能和中国铀业的上市申请,两家企业分别拟登陆科创板和深市主板,保荐机构均为中信建投。目前,两家企业均已进入问询阶段。

北交所方面,6月底一批拟上市企业获集中受理。先是6月21日,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锦华新材)等3家IPO申请获受理,此后北交所新增受理提速,6月24日至28日当周就受理了酉立智能、精创电气等25家企业的上市申请。目前,这28家北交所拟上市企业也均已进入问询阶段。

作为新“国九条”下首批获受理的企业,这30家企业将按照IPO新规接受审核。交易所在审核问询中主要关注哪些重点呢?沪深方面,目前泰金新能和中国铀业尚未披露首轮问询函回复;而北交所方面则主要关注拟上市企业业务与技术、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信息以及募集资金运用等方面。同时,拟上市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特征以及核心技术壁垒等也成为交易所问询的重点内容。

然而,部分新获受理的企业的IPO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例如,拟冲刺北交所的3家企业奥美森、锦华新材、能之光,最新审核状态均为中止。在6月下旬相继获受理后,次月这3家公司均进入问询阶段,但就在几天前,8月16日,这3家IPO同日按下暂停键,原因是IPO审计机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遭处罚。

当天,证监会公布的罚单显示,天职国际因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尽职尽责并涉嫌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被证监会罚没2707.54万元,并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这一事件无疑给这些企业的IPO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审核端,保荐机构的工作底稿正成为交易所关注的重要对象。据记者了解,北交所在其发布的两期《北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均提到了工作底稿的相关情况。记者从业内获取的文件显示,北交所在近期下发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提到,前期被调阅底稿的项目主要涉及业绩真实性、独立性等问题。

在业绩真实性方面,北交所“点名”了5单项目,其中某发行人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较高且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独立性问题上,某发行人报告期前频繁变动供应商且报告期内主要向两家关联公司采购某原料的价格显著低于可比公司以及关联公司向其他方销售的价格。此外,这两家关联公司人员与该发行人员工、客户及供应商还存在较多大额资金往来。与此同时,北交所在检查中还发现部分被调阅底稿项目涉及存货真实性、资金拆借、第三方回款等问题。

此外,北交所还通报了现场督导发现的问题以及IPO终止审核项目存在的问题。对于终止审核项目,北交所提到该类项目存在中介机构未按要求完成核查工作、业绩大幅下滑、会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交所终止审核企业达到52家。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IPO进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