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外资看好股债行情
AI导读:
2025年,国际投资人纷纷看好中国经济,贝莱德、富达、瑞银等机构发布中国市场展望,认为政策利好将推动中国股市和债市行情。文章分析了政策延续性对经济复苏的助力、外资对中国股市前景的看好以及债市长期向好但短期需谨慎的观点。
2025年已经到来,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但中国以其独特的经济韧性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宏观经济展现出了一系列新特征,政策层面的持续利好为A股市场带来了新的曙光,而利率步入“1”时代后,债券市场的未来走向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日,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富达、瑞银等机构相继发布了2025年中国市场展望报告。总体而言,这些外资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股市表现均持乐观态度。特别是贝莱德和富达,他们认为在政策托底和流动性充裕的双重推动下,2025年中国股市和债市有望迎来良好行情。
政策延续性助力经济复苏
贝莱德、富达、瑞银等外资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延续性政策的出台将持续释放经济复苏的动能,尤其看好内需增长的前景。瑞银集团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形象地比喻道:“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像一幅水墨长卷,当前的‘磨底’阶段正如国画中的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在贝莱德中国2025投资展望交流会上指出,2025年中国要保持约5%的GDP增长率,关键在于内需拉动,包括消费和投资两大方面。消费方面,以旧换新、开放对外免签等政策将发挥积极作用;投资方面,则主要聚焦于制造业、基建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其中,制造业投资将从传统扩能转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加大地下基建等领域的投入,而科技创新投入也将持续增加。
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学家刘培乾则认为,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关键词是“稳定”,经济增长重心将向内需转移,开始向以消费为主导的高质量增长模式转型。同时,逆周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将加大,为家庭部门提供更为强劲的支持,促进经济增长。
汪涛还提到,尽管全球经济可能略有放缓,且美国或继续加征关税,但中国电子产品的上行周期仍将延续,对GDP增长有积极贡献。在内需方面,房地产投资降幅可能收窄,制造业或将分化,而政策加码可能成为重要增长点。
在政策预期上,外资机构一致看好中国将出台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应对全球需求放缓和外部不确定性。刘培乾预计,财政政策将进一步聚焦在商品消费、地方政府化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宽松调整上。
宋宇则认为,今年广义财政赤字包括预算赤字在内要扩大,货币政策需要继续降息降准,同时提高银行新增贷款违约容忍度。
汪涛表示,政府对于稳增长的决心非常明确,今年全国两会后可能有更多政策跟进。在经济转型和外部冲击的压力下,中国政府可能加速出台一些改革措施,包括户籍制度改革、社保改革等,同时更深入地扩大开放。
外资看好中国股市前景
当前,国际投资者再次将目光投向复苏的中国股市。随着治理改革的深入和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关键转折点。
展望2025年,贝莱德大中华区投资策略师陆文杰分析称,全球投资者认为中国政策会有底部保护,因此贝莱德对中国股票持战术性“超配”观点。
贝莱德基金量化及多资产投资总监王晓京表示:“从中期维度来看,预计中国货币政策会不断加力,如果资金成本不断下跌,未来1至3年内股债行情均可期。中国股票仍处于估值洼地,如果今年有持续的增量政策出台,将进一步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化债长期目标的信心,吸引外资回流中国市场。”
瑞银也对2025年中国股市持乐观态度,认为企业盈利回升、资金面改善、估值低位以及耐心资本助力将推动市场向上。瑞银大中华研究部总监连沛堃指出:“从流动性角度看,A股市场有大量场外资金等待入场,包括新开户的个人投资者、新发行认购的公募基金等。因此,国际投资者普遍对A股市场中期走势持积极看法。”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刘睿认为,今年权益市场的机会可能优于固收市场,倾向于在风险承受范围内多配置股票资产。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则提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大力提振消费”和“人工智能+”可能是2025年的政策主线,值得后续关注。
神玉飞表示,今年将重点关注确定性、市场整体收益、个股超额收益和困境反转,构建组合投资。具体包括向红利资产寻找确定性、深挖科技创新领域、向港股市场寻找个股超额收益以及关注困境反转行业等。
富达基金投资主管聂毅翔表示,较为关注受到政策扶持的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和内需两大方向。在低利率环境下,仍看好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
债市长期向好,短期需谨慎
2025年以来,债市延续强势,但近日出现回调态势。多家外资机构认为,长期来看,当前经济处于弱复苏状态,叠加宽松货币政策预期,有望推动债市继续走强;但短期来看,债市面临一定扰动因素,存在波动风险。
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王登峰认为,去年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逐步落地对经济有一定提振作用,但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债券市场估值等因素可能会对债市短期走势带来扰动。不过,他仍中长期看好债市表现,认为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宽松,推动债市走强。
贝莱德基金首席固收投资官刘鑫表示,2025年债市将在政策宽松环境中维持较稳运行,并迎来更多结构性机会。投资者需在震荡中寻找确定性,把握政策窗口期。
在具体的债券品种上,富达基金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成皓认为,随着广义财政赤字提高,利率债供给将增加,但对债市整体影响温和。信用债方面,预计2025年信用债仍有利差收缩和板块之间的结构性机会。可转债方面,刘鑫认为可转债在权益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具有配置价值。产业债方面,王登峰认为由于发行主体所属行业不同,产业债的投资机遇和风险也有较大差异,投资者需保持谨慎。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