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诸多优势,成为全球外资企业投资的优选地。港澳初创企业利用大湾区政策环境和创新资源,实现高效生产和业务增长,如创冷科技和Farm66等企业在节能和农业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对于港澳初创企业而言,广东的政策环境展现出了极高的友好度。特别是随着《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跨境合作的手续得到了大幅度简化,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也应运而生,如创业资助和租金补贴等。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港澳初创企业的创业门槛和成本,为它们打造了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香港科技初创公司创冷科技(i2Cool)CEO兼联合创始人朱毅豪对此深有体会,他向记者表达了对此的赞赏。

创冷科技是由香港城市大学科研团队孵化出的初创公司,其研究团队从撒哈拉沙漠银蚁的特殊毛发结构中获取灵感,成功研发出无电制冷涂层。这种涂层应用于建筑物表面时,能使室内温度下降6至8摄氏度,预计至少能节省40%的冷气耗电量,展现出巨大的节能潜力。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优势,创冷科技在香港和深圳设立了研发及运营团队和办公室,并在广州建立了生产工厂。借助广东省强大的供应链,创冷科技有效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2024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预计达到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约为3.6%。“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更是连续五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这进一步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力。

朱毅豪透露,创冷科技借助大湾区工业链的强大支持,实现了高效生产。过去一年,公司业务增长翻倍,产品已落地应用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应用面积近30万平方米,成功减少了数百万公斤的碳排放。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成为全球外资企业投资的优选地。据统计,大湾区内地9市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19.98万户,占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的92.89%,其中港澳投资企业占比超过59.45%。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香港科技初创企业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将生产链、研发中心和办公室等布局在广东,实现了科技与创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香港农业科技初创公司Farm66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Farm66创始人谭嗣籇于2013年创立了垂直农业科技公司Farm66(绿芝园),结合“节能LED光波种植”和“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等技术,实现了室内农业种植的高产高效。近期,他还将这些在香港工业大厦中种植的经验和系统设计集成到了集装箱内,出口到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

为了应对海外市场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谭嗣籇选择将公司的农业集装箱生产基地设立在东莞虎门。这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第一期生产基地铺设了10至20条生产线,预计每年可生产100个农业集装箱。谭嗣籇表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生产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而香港本身的国际贸易便利性和资金流动便捷性则为公司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成本因素外,谭嗣籇还强调了成熟供应链的重要性。他指出,大湾区内地城市汇聚了大量制造业厂房和机械制造商,为公司在技术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内地购买设备仅需1天时间就能到达,制造业配套的完善为公司的生产研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广东政府在租金补贴和人才招聘等多方面也为港澳企业提供了大量支持。相关扶持政策包括租金减免、港澳人士工作落地津贴以及举办当地人才招聘会等,这些措施进一步降低了港澳企业在广东的运营成本,促进了它们的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