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引发市场关注。据统计,A股市场ST股票数量激增,中泰化学等因年报虚假记载等原因被ST。市场掀起“戴帽”潮,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凸显违规成本低的问题。强监管信号显现,需进一步完善制度。

5月17日晚,中泰化学发布公告,称已收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宣布股票简称由“中泰化学”变更为“ST中泰”,成为近期又一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15日,A股市场中共有178只ST股票。而在5月6日至5月15日的短短10天内,超过5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市场“风景”。

中泰化学之所以被ST,主要原因在于其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以及2021和2022年报存在重大遗漏。与此同时,其他多家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其背后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例如,尽管新潮能源在2023年实现了26亿元的盈利,但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它同样被“戴帽”。此外,汇金股份、海峡创新、特发信息等上市公司,也是由于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而被ST。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若存在资金被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经营活动严重受到影响且3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违规担保且情形严重、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等情况,将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然而,今年以来,被ST的上市公司中,不少是由于存在违规行为,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市公司密集“戴帽”的现象,与新“国九条”的出台、《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的发布,以及沪深交易所修订并重新发布的《股票上市规则》密切相关。这些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向市场传递了强监管的信号。

上市公司“戴帽”潮对其股价产生了重大影响。多家被ST的公司股价出现连续跌停,ST板块也出现了恐慌性抛售。例如,汇金股份在被ST后,股价在5月14日和15日连续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虽然上市公司被ST是市场监管的需要,也是由于其自身行为触犯了规章制度,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上市公司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大缩影。一家上市公司被ST,或许并不直接面临退市风险,但对投资者造成的伤害却是显而易见的。股价的连续下跌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上市公司密集“戴帽”也在无形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违规成本低的短板再次凸显。对于年报虚假记载等违法违规行为,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通常会受到罚款和“戴帽”的处罚。然而,年报作为投资者的重要决策参考,其信息披露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罚款和“戴帽”的处罚在威慑力和警示效果上显然有限。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以净化市场环境,抑制上市公司密集“戴帽”的现象。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