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2025年以来,多只债券型基金因大额赎回而调整净值精度,其中纯债基占比过半。在低利率时代下,债基投资面临挑战与机遇,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做出理性决策。

1月18日,财通资管鸿运中短债基金发布公告,由于前一天发生大额赎回事件,该基金决定将所有份额的净值精度提高至小数点后8位。这一举措旨在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因净值精度问题带来不利影响。

据时代周报统计,自2025年年初至1月18日,已有27只债券型基金(A/C份额合并统计)因大额赎回而调整净值精度,其中纯债型基金占比过半,达到16只。值得注意的是,有2只债券型基金甚至已经进行了二次调整。这些基金中,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混合型债基以及被动指数型债基均有涉及。

回顾2024年,债券价格持续攀升,债券收益率则持续下行。这一趋势使得债券型基金备受市场关注,“买股不如买债基”一度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债券型基金也面临着一定的赎回压力。

从投资类型来看,上述27只债基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比最大,达到12只;短期纯债型基金有4只;混合型债基和被动指数型债基则分别为2只和9只。其中,景顺长城稳定收益F份额、百嘉百兴纯债A、C份额均已两次遭遇大额赎回,基金管理人不得不调整净值精度以应对。

据Wind数据显示,这些遭遇大额赎回的债券型基金大多为机构持有。在已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的20只债基中,有18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0%,其中13只甚至超过99%。国泰君安1年定开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更是达到了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行出手调控债券市场前夕,有8只债券型基金集中出现了大额赎回。这些基金包括国泰君安君添利中短债、财通资管中债1-3年国开、人保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等。随后,央行宣布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以应对政府债券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次央行调控对债市产生了显著影响。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在1月7日至13日连续5个交易日中出现五连降,区间跌涨幅为-0.25%。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随后市场有所回暖,但1月16日和17日又再度出现下跌。

图片来源:广发基金投顾公众号

回顾2024年,债券市场经历了剧烈的动荡。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一路下滑至年末的1.66%。与此同时,债券价格被推高,债券型基金的资产增值明显。根据广发基金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年取得正收益的债券型基金占比高达99%,创近十年来最好成绩。

在低利率时代下,如何投资债券型基金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一些新手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建议,而资深投资者则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风险偏好做出选择。对于中长期纯债基金的把控有限的新手投资者,可能会选择短期纯债或混合债券型基金;而对于中长期纯债基金的爱好者来说,他们则更注重基金的长期收益和分红情况。

对于未来债市利率的波动,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关注债市利率稳定并不等同于推升利率。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并避免其过快下行可能是相对理想的状态。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债券型基金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