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秋粮收获超九成,黑龙江大豆扩种超额完成,全国总产量有望达1948万吨。大豆扩种带来有利影响,对冲进口大豆数量,饲料需求增长支撑大豆价格。产业链上市公司如北大荒、荃银高科等受益。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披露,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超过九成,其中黑龙江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豆扩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预计2200万亩的扩产任务将超额完成,全国大豆总产量有望攀升至1948万吨的新高度。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油总产量约为1800万吨,进口量为110万吨,食用消费量为162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为250万吨。而在豆粕领域,去年我国豆粕产量为7778万吨,国内总消费量则达到7745万吨。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显著提升,得益于多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自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以来,通过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到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1.48亿亩,产量增至1960万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效果显著。目前,秋收进度显示,大豆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5亿亩,产量也有望达到1948万吨。

大豆扩种不仅满足了国内旺盛的粮食需求,还对冲了进口大豆数量。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8月中国大豆进口数量为717万吨,进口金额为51.9亿美元。随着国产大豆产量提升,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今年1-9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6904.3万吨,同比降低6.6%。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此外,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饲料原料,其产量的提升对于畜牧业也具有重要意义。豆粕是畜禽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饲料原料,其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到饲料成本和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近期,受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大豆成本普遍高涨,但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豆粕存量的上升。

在期货市场方面,外盘美豆震荡上涨,豆粕走势偏强。2022年11月1日,国内连盘豆粕大幅上涨,主力合约开盘价4099元/吨,最高价达到4255元/吨,收盘价4234元/吨,收涨3.93%。大豆压榨量维持高位,走货顺畅,饲料需求持续增长,为大豆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豆扩产和价格上涨对上市公司形成了利好。如北大荒(600598)、荃银高科(300087)等拥有大豆种植业务的公司,以及京粮控股等受益于豆粕价格上涨的公司,其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饲料价格上涨和猪价走低也对养殖户的利润空间造成了一定挤压。

展望未来,随着大豆扩产预期的实现,供给偏紧的情况或将得到缓解。这将有助于降低我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风险,稳定豆粕价格,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和利润空间。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大豆的产业加工链也在不断延长,其在人造纤维、塑料、脂肪酸、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