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国债市波动加大,基金经理分析后市机遇与挑战
AI导读:
2025年初,中国债券市场经历连跌五日,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增添不确定性。基金经理认为债市趋势仍在但波动率将提高。文章汇总了多家基金公司专家的见解及后市配置策略。
中国网财经1月17日讯 2025年年初,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一波连跌五日的调整,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更是为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导致债券基金整体业绩在开年表现不佳。然而,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尽管债市面临挑战,但其长期趋势依然存在,只是波动率可能会上升。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仅计算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债基金,今年年初以来,在可统计的4152只纯债基金中(A/C类份额分开计算),有1942只基金的净值出现下跌,占比接近半数,平均上涨幅度仅为0.02%。其中,有6只纯债基金年初以来累计下跌超过0.40%,而12只定开纯债基金的涨幅则在1%-3%之间。
回顾2024年,债券基金业绩普遍表现出色。截至1月16日,近一年来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债基金的平均涨幅仍高达4.17%。尽管基金经理普遍预测债市收益将有所下降,但债市依然备受投资者关注。
面对2025年债市的复杂局面,各大基金公司的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见解。鹏华固收投资团队认为,当前经济基本面维持温和复苏态势,央行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债市仍处于有利环境中。然而,收益率的快速下行可能引发央行的预期管理措施,债市收益率或在低位震荡。
鹏华基金债券投资一部总经理助理邓明明指出,2025年1月,债券市场波动加大,机会与风险并存。他强调,当前阶段对波动区间的判断重于对短期方向的判断。由于短期债券收益率迅速下行,市场博弈情绪浓厚,且1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有限,政策有效性的验证可能要到3月中旬才能显现。
鹏华基金的其他基金经理,如王康佳和杜培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当前1.6%的10年国债收益率水平下,预计1月债市将维持震荡或小幅调整。
摩根士丹利基金的施同亮同样认为债市趋势仍在,但波动率或将提高。他指出,地方财政压力、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地产下行周期等因素将对2025年经济产生影响,预计政策会倾向股市等有财富效应的领域,以增加消费的持续性。
工银瑞信基金则认为,在“宽货币”政策延续及“资产荒”背景下,中长期债市风险可控。但短期内,由于估值透支较多的降息预期,波动可能加剧。中长期看,经济基本面修复仍需时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力下,债市仍有较高配置价值。
嘉实基金也表达了对债市的乐观态度,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宏观大环境对债市有望继续形成利好。但他们也提醒投资者,新趋势下机遇与风险并存,需要拓宽思路、积极应对。
对于后市配置策略,富国基金认为,短端或震荡走弱,投资者应以观望为主。而长端债券则在波动中逐步把握配置机会。他们指出,尽管央行调控利率防风险的监管信号可能阶段性影响机构情绪及市场预期,但债市趋势并未扭转。在政策导向偏宽的背景下,长端债券仍具备波段配置价值。
综上所述,2025年中国债券市场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