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永辉超市预计2024年全年亏损,名创优品加速收购进程。传统零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纷纷转型寻求出路。永辉超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阵痛,但仍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路径和方法。

2025年1月17日,名创优品在香港成功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自去年9月底提出的对永辉超市(601933.SH)的股权收购方案。而就在此次大会召开前三天,永辉超市发布的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如同投入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关注。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永辉超市预计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达到-22.1亿元,这一亏损额度较去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扩大。永辉超市的困境并非个例,整个传统零售行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高鑫零售、华润万家、联华超市等企业纷纷进行门店收缩和人员调整,试图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出路。

名创优品的此次收购无疑为永辉超市带来了新的希望。根据公告,名创优品通过全资子公司骏才国际,从永辉超市股东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手中收购股份,交易完成后将持有永辉超市29.40%的股份,有望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然而,尽管收购方案获得通过,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并不积极,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的股价均出现下跌。

永辉超市的亏损成绩单不仅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凸显了其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公司在公告中提到,受零售行业整体挑战和战略转型的双重影响,公司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为了应对困境,永辉超市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31家门店的调改,虽然调改门店迅速提升了客流和销售额,但前期的大量投入和关闭尾部门店的成本也导致了业绩的下滑。

面对永辉超市的困境和名创优品的收购,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两者未来的发展路径。永辉超市方面表示,将继续推进门店调改和战略转型工作,并关闭一些长期亏损的尾部门店。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尽管永辉超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亏损扩大的问题,但其正在走一条正确的道路。他指出,在存量市场环境下,企业若继续快速扩店则可能面临问题,因此适时关闭尾部门店成为必要策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传统零售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大型连锁业态需要尽快进行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尼尔森IQ发布的《2025中国零售渠道演变趋势》指出,线下零售门店正逐步向小型化发展,社区店成为现代渠道的主流业态。同时,高企的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也吞噬着传统零售巨头的利润。

在此背景下,永辉超市正式确立了“学习胖东来”的品质零售路线,并启动了多地的门店调改工作。经过调改的门店在开业后呈现出业绩好转的趋势,说明其跟上了市场变化的步伐。方正证券在最新研报中预测,随着永辉调改门店的持续推进和经历前期调改店逐步实现稳态,有望对利润端产生正贡献,公司有望在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转型带来的阵痛并非短期存在,而是会长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鲍跃忠提醒称,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特别是在快消行业甚至更多行业,这个调整的阵痛阶段将永远不会结束。内卷现象将长期存在,这主要由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要素决定。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和方法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