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金公司规模战:业绩与策略并进
AI导读:
2024年,基金公司规模之战激烈,多数基金公司规模增长,部分中型基金公司规模激增。业绩与策略并进成为关键,旗下基金业绩表现成为影响规模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投研能力是基金公司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
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基金行业内的规模之战异常激烈,各大基金公司纷纷亮出“独门绝技”,以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部分公司聚焦权益基金的发展,有的则借指数基金的东风乘势而上,还有的则继续巩固其在固定收益类基金的传统优势。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得益于“9·24”行情的推动,2024年多数基金公司实现了规模增长。在198家基金公司中,有148家公司规模有所增长,占比高达74.74%。然而,也有少数几家基金公司规模出现下滑,其中下滑超过100亿元的就有5家。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金公司规模的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公司的口碑、市场知名度、产品线的丰富程度、投资策略的多样性、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销售渠道的拓展以及客户服务质量等。其中,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被视为最关键的因素。代景霞强调,尽管品牌建设、销售渠道拓展等因素同样重要,但如果基金公司不能长期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投资者最终将不会选择或持续持有该公司的基金产品。
中型基金公司规模激增
2024年,基金公司的规模之战如火如荼。Wind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稳坐基金公司规模前三甲,管理规模分别为20066.14亿元、16778.07亿元和14645.67亿元。与此同时,几家中型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尤为显著。例如,华泰柏瑞基金规模增长3028.79亿元,增幅高达81.03%;永赢基金规模增长1254.87亿元,增幅为34.9%。
在规模增长的策略上,各家公司各有千秋。一些资深头部基金公司依然依赖货币基金实现规模增长,而一些新兴基金公司则通过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和指数基金实现“弯道超车”。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在2024年不仅加大了主动权益基金的发展力度,还借助指数基金的东风,实现了指数基金和ETF的规模增长。
一位北京中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基金公司发行ETF需具备合规资质、一定的资产规模、投资策略与技术支持。以华泰柏瑞基金为例,其2024年规模排名从24名上升至15名,规模增长并非依赖某一类基金,而是全面发展。Wind数据显示,华泰柏瑞基金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QDII、指数基金以及ETF方面均有显著增长。
对于华泰柏瑞基金的规模增长,天相投顾基金评级中心指出,一方面得益于市场极端行情的助力,另一方面则因为被动指数基金势头强劲。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规模的增长对其整体规模的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为3975.46亿元,较上季度增长1857.27亿元,增幅为87.68%。
业绩是规模增长的基石
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和业绩表现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海通证券提供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显示,基金公司的业绩和规模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例如,2024年规模下滑较为严重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多数不理想。
然而,基金公司规模和短期业绩并未呈现出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例如,规模前十名的基金公司收益率虽然不差,但并不突出;而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收益率却十分可观。对此,代景霞指出,大型基金公司由于品牌形象牢固、产品线丰富、渠道拓展能力强等因素,往往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而小型基金公司则由于品牌认知度低、资源有限等因素,即使业绩不错,也难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湘财基金有关人士进一步指出,投研能力是基金公司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然而,优异的业绩只是规模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投研能力能否转化成穿越周期的优异业绩,还会受到外围多重因素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