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2024年以来,锂电项目投资规模骤减,多家企业宣布终止或延期扩产和新建项目。产业竞争加剧,锂电池市场面临深度调整期,企业需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市场变化。

昔日备受追捧的锂电项目,如今却陷入了尴尬境地。自2024年以来,在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包括蜂巢能源、易成新能(300080.SZ)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宣布终止或延期扩产和新建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锂电池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年初以来,宣布延期、暂停或终止的锂电项目投资规模已达数百亿元。

与此同时,锂电市场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预计硝烟将持续至2025年。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指出,锂电池市场将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逐渐从“卷”产能进化到“卷”产品,以期达到新的供需平衡。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未来三年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将从当前的50余家锐减至30家以内。

尽管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在2024年均呈现出增长势头,但锂电池产业的竞争压力却不断加剧,投资规模呈下降趋势。据GGII统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的规划投资总额约为4960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锂电池新增规划项目约60个,规划产能约590GWh,同比下降近60%;规划投资总额超过1800亿元,同比减少68%。

受锂电池市场投资下滑影响,其上游产业链也遭受波及。2024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项目的规划投资总额为1360亿元,其中铜箔和电解液规划投资金额降幅最为显著,均超过90%。此外,固态电池新增规划项目约33个,规划产能约138GWh,规划总投资额约745亿元,同比下降35%。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表示,尽管2024年储能中标价格的下降幅度低于2023年,但2025年的价格仍将进一步下探,这主要与市场竞争有关。墨柯指出,当前的国际形势与预期不符,导致国内锂电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产能规模。

为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5月修订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形成《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旨在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新规明确提出,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2024年部分锂电项目的投建计划突生变数。例如,易成新能终止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投资金额达14亿元。科翔股份(300903.SZ)也终止了新建6GWh钠离子新能源电池项目的投资意向合同书。此外,蜂巢能源因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未达预期,终止了欧洲子公司的商业运营。

高工锂电研报指出,当前锂电池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企业应更多地关注提升产品品质,强化新技术的研发,从外生性增长向内生性发展转变。墨柯认为,新增产能如果没有技术优势,即便如期投产,也将面临投产即淘汰的风险。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国内锂电产能将逐渐匹配市场需求。当前终止扩产项目的多为二、三线企业,而以宁德时代(300750.SZ)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则在逆流而上,不断巩固市场份额。

锂电项目现状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