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行业关键分水岭:挑战与机遇并存
AI导读:
2025年被视为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分水岭,车企及零部件厂商面临巨大压力,但同时迎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技术革新等机遇。文章分析市场趋势、技术融合创新及购车人群结构变化,探讨车企如何重塑价值体系。
近年来,汽车行业领军人物普遍将2025年视为发展的关键分水岭,预示着这一年将成为一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淘汰赛。步入2025年,车企及零部件厂商依然面临巨大压力。惠誉博华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在有限的市场增量面前,企业的降本能力、研发效率及有效性、品牌实力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其利润及现金流,行业格局正加速‘洗牌’。
然而,在行业经历深刻变革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升,购车人群结构出现拐点,新兴市场需求不断涌现,消费者价值主张也在发生深刻转变。技术领域更是多点开花,AI、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智慧交通场景持续拓展。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强调,2025年将是众多技术革新加速突破的一年,车企和零部件厂商应积极构建前瞻技术生态,加速技术应用落地。
补贴政策延续,2025年市场增长可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顺利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政策刺激是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4月,商务部等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8月新一轮政策补贴标准翻倍,有效拉动了销量增长。2025年1月8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
汽车之家研究院预测,这将为2025年汽车消费提供更好支撑,预计乘用车增速可达3.0%。新能源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2024年6月新能源用户关注度已达60%,据此推算,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将迎来显著提升,尤其是下半年,渗透率有望突破60%。惠誉博华同样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总体销量将保持3.0%—4.0%的增速,乘用车增速将高于商用车,但不同品牌、车型间的销量增速将进一步分化。
惠誉博华方面指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继续提升,智能化将成为主要角逐领域。但由于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40%,高基数效应下新车销售增速将放缓,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在15%—20%之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强调,在新能源快速增长阶段,传统内燃机并未完全被淘汰,动力技术的融合将成为2025年新能源增量中的主要力量。据估算,2025年插混、增程式动力车型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增速达到60%,在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中占比接近50%。此外,惠誉博华还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销量增速将维持两位数增长,但受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影响,增速将放缓。
技术融合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日益增长,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24年,整车和零部件领域智能化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和创新。端到端大模型、轻量化传感器方案、大数据与算法提升、平价智驾车型的推出、无高精地图的城市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功能以及华为ADS系统的应用等技术,不仅提升了智能驾驶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精度,还降低了硬件成本,优化了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
同时,国家及各省市2024年针对智能驾驶领域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旨在推动技术发展及应用。政策主要集中在推动高阶智能驾驶应用、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建设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这显示了国家对智能驾驶领域发展的重视,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加速技术成熟和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惠誉博华认为,随着技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扩张,核心智能化零部件市场仍有增量空间。同时,随着出口市场拓展,中国零部件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然而,汽车零部件行业正面临来自跨界领域厂商的激烈竞争,如科技公司、芯片制造商以及主机厂商自主研发。对于未能将产品应用于主流市场或未能及时更新技术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零部件厂商,可能会迅速丧失市场份额,甚至被淘汰出局。
罗兰贝格认为,2025年将呈现三大技术趋势:一是核心技术提速上车,AI在整车与产业链条上将加速端到端的应用,进一步赋能高级别自动驾驶;二是智慧交通场景探索,eVTOL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市场场景广泛,飞行汽车将在2025年加速商业化进程;三是科技创新跨界融合,汽车出行生态不断扩容,与人工智能、交运物流、消费电子、健康医疗等产业进一步融合,产业边界将进一步模糊。
购车人群结构变化,车企重塑价值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更好响应市场终端的快速变化,车企不断调整营销和价格策略。新一代中国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多变行为、多样品牌期待与更具差异化的价值主张等,构成了终端市场变化的关键。当前,增换购用户主导市场,购车人群结构正迎来两大拐点:一是受置换补贴政策影响,置换人群发展超预期增长,显著影响购车人群结构,女性占比回落但仍为关键决策者,30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减少,30—40岁仍是购车绝对主力;二是低线级市场和有孩家庭的用车需求成为重点,三线及以下用户占比将近一半,有孩子的家庭占比超过96%,特别是在中低线城市,多孩家庭特征尤为明显。
郑赟表示,整体汽车行业利润率下滑,致使车企需重构价值体系,能否满足中国新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变化是2025年重获价值的关键。车企在重构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应以消费者价值主张为核心塑造不可替代性,并寻求全链路价值挖掘。因此,本地化产品定义、差异化品牌营销、核心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及技术创新等成为重塑价值的关键。
郑赟强调,企业应以满足新消费者价值主张为核心,塑造差异化与不可替代性,通过多维度构建立体品牌形象,精准与用户产生共鸣,为用户创造独特且难以替代的用车体验,从而实现溢价空间。同时,探索新价值模型设计,围绕电池服务、二手车流转、金融方案、后市场场景等方面开展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降本增效已成为汽车产业企业的共同主题。罗兰贝格认为,为更好应对全价值链的成本压力,车企、经销商和后市场企业不应只关注单一环节,而应着眼全渠道通路进行升级,寻求价值链盈利改善机会。车企和经销商需提升客户体验、优化销售流程、加强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后市场企业需建立更灵活的渠道体系,提供个性化服务、延伸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零部件企业需采取更灵活的Go-To-Market(GTM)模式,加强部件流通链路的利润透明度管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