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介绍了本土威士忌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趋势。同时,也指出了市场存在的进口数据回调和国标亟须更新等问题,强调了规范化和品牌打造的重要性。

2025年1月1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第七届北京威士忌节已确定于5月16日至18日举办。此次活动的创始人支彧涵,同时兼任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兼职副秘书长,他透露了这一消息。

支彧涵表示,在消费端,我国威士忌正逐渐受到年轻和女性消费者的青睐。而在生产端,多个威士忌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预计今明两年将有大量新品面世。从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国内威士忌市场规模增长了4.2倍,且在2023年,中国威士忌产品总量首次超越了进口总量。

数据显示,当前已有45家威士忌企业处于在建、投产或待建阶段,其中26家已投产。记者注意到,市场上陆续涌现出众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威士忌产品,如酱香威士忌、草本威士忌和糯米威士忌等。然而,这些创新产品也引发了业内争议,有观点认为它们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但也有声音担忧,颠覆性的创新可能难以激发消费者的复购欲望。

事实上,尽管威士忌热潮持续升温,但我国烈酒消费仍以白酒为主。历史上,每当白酒产业进入调整期,细分酒类往往会获得成长空间。威士忌要想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走出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仍需时日。

本土威士忌热潮兴起

近期,一款酱香威士忌产品和《酱香威士忌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国内威士忌热潮已蔓延至生产端。这款由传统白酒企业推出的国产威士忌产品,计划实现5个亿的销售目标。此外,在高朗烈酒创始人高开朗的抖音直播间,每晚都有上百位威士忌爱好者蹲守,准备购买本土生产的威士忌产品。

WBA威士忌商学院院长岳勇表示,在生产端,威士忌的产能与产量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威士忌酒厂,形成了集群化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内,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时,企业开始尝试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威士忌产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也公开表示,国内威士忌市场规模显著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增长潜力。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威士忌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威士忌总产能已突破5万千升大关,同比增长率高达127%。

德邦证券的研报指出,近年来国产威士忌酒厂投资活跃,知名酒企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国产主导威士忌品牌有望出现,与国际洋酒集团共同竞争市场。目前,在国内建厂的群体大致可分为传统酒企、跨界投资者以及具有威士忌行业经验的专业玩家。

由传统酒企生产的威士忌产品更具本土特色,如仁怀的酱香威士忌厂家、古越龙山推出的全球首款糯米威士忌——穿岩十九等。业内普遍认为,传统酒企一直关注年轻人群体,而威士忌的主力消费人群正是年轻人。第五届北京市威士忌节吸引了2万多人前来消费体验,其中女性观众占比约为四成,年轻观众占比超过五成。

然而,威士忌在我国仍是一个小众品类,在酒水消费中占比尚不足1%。同时,威士忌进口数据正在经历回调。此外,我国威士忌国家标准亟须与市场同步。多位行业人士提到,只有标准完善,在生产端才能更加规范。

市场仍需进一步夯实

尽管威士忌市场经历快速增长,但我国威士忌进口数据正在经历回调。2024年11月份,威士忌进口量同比增长29.58%,但进口额同比下滑9.47%。部分进口威士忌产品已经出现价格倒挂情况,导致渠道利润微薄。

支彧涵提到,过去三年特殊时期,国外很多威士忌库存涌向中国市场。目前,很多威士忌企业和经销商正在消化过剩的库存,导致进口威士忌价格波动较大。同时,我国威士忌国家标准亟须更新,以与市场同步。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国产威士忌的创新需先向经典致敬,然后在细节上创新。如果一开始就进行颠覆性创新,主流市场可能并不承认。在新国标出台后,很多国产威士忌产品能否被称为威士忌还需观察。国产威士忌要避免走过往葡萄酒和鸡尾酒的老路,关键在于规范化和品牌打造。

岳勇认为,国产威士忌要想更好占领市场,需要明确目标消费人群,建立品牌独特性,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同时,要注重品质提升和创新发展。未来,国产威士忌市场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威士忌节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