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因私募基金托管业务违规被罚,券商私募业务罚单频发
AI导读:
华安证券因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管理不足被安徽证监局处罚,2024年以来券商私募业务罚单频发,涉及自营业务、资管业务等多个领域,券商资管业务正处于转型关键期。
财联社1月18日讯 新年伊始,券商私募类罚单即现首例。1月17日,安徽证监局对华安证券及其托管业务总部负责人刘家乐开出罚单,双方均被出具警示函,并录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此次处罚直指华安证券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存在的明显不足。
监管要求华安证券深入查找并整改问题,加强法规学习,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依据内部问责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并提交书面整改和问责报告,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复发。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在私募基金托管业务方面,部分制度执行不力,产品合同审查及准入管控不严,信息披露复核不到位,未按时在基金定期报告中出具托管人报告,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的多项规定。同时,在员工管理方面,个别员工执业行为不规范,反映出公司合规管理存在漏洞。
华安证券当晚发布公告回应,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对私募基金托管业务进行全面排查及整改,完善业务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加强准入审核和风险应对,提高信息报送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此外,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内控能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以更高的合规管控和专业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据财联社记者梳理,2024年以来,与私募相关的业务罚单显著增加,涉及自营业务、资管业务等多个领域,尤其是私募资管业务,个人和机构合计被罚超过数十张。一方面,这与现场检查密集有关;另一方面,部分罚单涉及资管新规前成立的产品,反映出券商资管业务在转型期的挑战。核心违规事项包括私募资管业务不规范和内控机制不完善。
具体而言,私募资管业务不规范方面,部分券商存在投资管理不规范、股票库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净值化管理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内控机制不完善方面,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项目规范整改不到位,另类投资子公司投资的个别私募基金实际投资标的超出业务范围,信息隔离墙制度执行不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罚单虽不多,但中泰证券也曾在2024年2月因私募基金托管业务违规被罚。违规事项包括提供利益冲突的投资建议、直接推荐非代销私募产品、泄露未公开信息、微信群管理缺失等。
业界分析认为,华安证券的罚单可能源于某个私募基金的托管问题,证监会调查发现了一系列问题,而不仅限于托管环节。财联社对2024年以来私募业务罚单进行全面统计,显示至少11家券商私募资管业务存在违规,私募投资业务同样存在不合规现象。
券商资管业务正处于转型关键期,面对罚单,券商多已开展自查,强化管理,增强合规意识,推进整改。长远来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仍是券商面临的重要任务。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