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两会期间,代表们热议消费券发放问题,建议多考虑小面额消费券发放以适应小家庭和独居青年需求。同时,关注银发群体消费能力,推广更多消费产品。上海将继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消费多样性、便捷性和高性价比。

在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关于消费券的发放问题成为了热议的焦点。上海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徐子瑛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鉴于上海两人以下家庭所占比重较大,建议政府在未来发放消费券时,能够更多地考虑小面额消费券的推广。

徐子瑛强调,当前消费券普遍面额较大,更适合大家庭使用,但上海作为一个年轻人口众多的城市,拥有大量的两人小家庭和独居青年,这一市场的潜力巨大。因此,通过发放小面额消费券,可以更好地满足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

同时,徐子瑛还表示,光明集团作为民生为主的企业,未来将在食品品类上进行更多推广和拓展,特别是针对银发群体。她指出,银发群体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劲,且实际年龄并不老,而是属于中青年范畴,是家庭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将更多消费产品覆盖到银发人群,对于促进城市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今年的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上海举办了一系列重大促消费活动,如“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5年,上海将继续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并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针对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地位,徐子瑛认为,上海的消费主体不仅限于城市居民,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消费者以及境外消费者。因此,上海应鼓励这些消费者享受到消费的多样性、便捷性和高性价比。她建议,在商业街的设计和商品包装上,应更多满足不同国别的需求,并推广人工智能翻译技术,以便营业者能够更好地与外国消费者沟通,展示上海消费环境的国际化视野。

两会现场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