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代表热议:免签政策推动上海国际化发展
AI导读:
上海市两会代表热议如何利用签证政策放宽的契机,推动上海在更高层次上开放,吸引外籍人员长期来沪消费、投资和创业,提升入境游服务质量,巩固‘中国入境游第一站’地位。
正在此间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提出了一项重要观点:上海应充分利用签证政策放宽的契机,推动城市在更高层次上的开放,鼓励外籍人员从短暂的240小时旅游转变为长期来沪消费、投资和创业。这一观点为上海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自2023年7月起,中国持续优化外国游客免签政策,这一系列举措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据统计,2024年上海继续保持其作为全国最大航空和邮轮进出境口岸的地位,入境外国人数量在全国空港中位居首位,使上海成为了境外游客入境的首选目的地。
汪泓指出,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中国入境游的第一站。免签政策发布后,来沪的年轻旅客占比显著提升,入境游散客中50岁以下人群的比例达到了约40%,与2019年相比翻了一番。这一变化伴随着蜜月团、家庭团等新兴旅游形式的兴起,为上海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上海市政协委员潘煜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免签政策吸引了更多元化和年轻化的游客群体,尤其是自由行游客的比例大幅增加。然而,现有的服务配套设施尚未完全满足这些游客的需求。移动支付不便、外币兑换点不足、小语种服务短缺以及景区预约流程复杂等问题,成为了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
最新的相关研究显示,入境游客在消费需求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出入境游客的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提升入境人士的消费便利度,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并致力于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潘煜建议应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真实、生动的内容传递上海的城市形象。同时,需要优化服务设施与配套措施,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结合近程市场游客的需求,设计定制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汪泓强调:“免签政策的不断优化,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对外商的吸引力,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姿态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上海应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的服务质量,持续巩固其作为‘中国入境游第一站’的地位,为全球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旅游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图片等相关信息保留未做改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