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2024年12月起,多家大型银行升级手机银行APP,AI技术成为亮点。AI技术主要在增强客户体验和赋能业务创新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数据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银行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未来AI应用将更深入,智慧运营水平将提升。

自2024年12月起,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及北京银行等国内多家大型银行纷纷升级了手机银行APP,其中AI技术的融入成为此次升级的一大亮点。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整理,AI技术在手机银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增强客户体验,二是赋能业务创新。AI技术不仅提升了手机银行的交互体验,还在安全保障方面实现了服务质效的显著提升。为保护数据安全,银行在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等各个环节均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

客户营销成为AI应用的重点领域。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FCA)发布的《2024中国数字银行调查报告》显示,AI已成为数字银行(含手机银行)管理市场偏好的关键工具。具体而言,63.9%的银行将AI应用于客户营销,55.6%用于风险控制,50%用于客户运营管理,47.2%则用于客户服务和权益保护。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孙扬指出,AI能够显著提升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实现全天候自动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AI还能实现金融产品的智能推荐,实现个性化界面,使手机银行更加贴近客户需求。此外,AI还能促进财富管理的智能投顾服务,使客户业务旅程更加顺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AI赋能手机银行能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通过自动化流程,AI可以处理贷款审批、账户管理等重复性高、耗时长的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同时,AI还能优化分行和ATM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在风险管理方面,AI通过分析交易模式和行为特征,能够实时识别和预防欺诈活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然而,在简化业务流程的同时,如何确保AI技术的运用不会降低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成为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CFCA产品中心副总经理刘通表示,为保障AI技术处理业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银行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建立严格的模型评估体系、及时优化和更新AI模型、加强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以及运用多种安全手段保护AI系统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监管层对数据安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应对AI技术带来的数据安全挑战,银行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用户隐私,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脱敏、隐私政策、合规监管、安全审计和监控等。

展望未来,AI应用将更深入,银行和用户的智慧运营水平将逐渐提升。银行将借助用户实时情境与服务场景的融合升级,提升用户陪伴服务的深度;运营活动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场景化。未来,银行将借助交叉营销和体验式陪伴运营,提升数字金融业务场景的协同性。

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银行在利用AI技术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