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复苏:vivo登顶,苹果销量下滑
AI导读:
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复苏,vivo成为出货量最大手机厂商,苹果销量下滑17%,华为保持高增速,成为增速最快的手机品牌。
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复苏。
近期,各大手机品牌相继公布了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销售“成绩单”。
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了2.85亿台,在经历了两年的连续下滑后,实现了4%的同比增长。
在第四季度,苹果以1310万台的出货量稳居榜首;vivo和华为分别以17%和16%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和第三。小米则以1220万台的出货量跃居第四,同比增长率高达29%;OPPO以1060万台出货排名第五,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8%。
分析师指出,第四季度,荣耀、OPPO、vivo等厂商通过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促进了换机潮。同时,在高端市场中,生成式AI、系统自研、芯片自研及折叠屏等创新技术的涌现,也刺激了用户的换机需求,实现了结构性健康增长。
vivo登顶,荣耀跌出前五
从Canalys全年数据来看,受益于高端旺季、备货国补、年末促销等因素,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季度增长率为5%,出货量达到7740万台。
vivo成为2024年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华为紧随其后。苹果、OPPO、荣耀分别位列第三、四、五位,市场份额均为15%。值得注意的是,荣耀在2024年前三个季度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15%、15%,但在第四季度跌出了前五,市场份额低于14%。
小米在第四季度取代了荣耀,成为市场第四名。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销售成本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409亿元增加2.5%至第三季度的419亿元,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销售额的增加以及核心零部件价格的上涨。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三季度手机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包括内存价格处于高峰期以及产品发布节奏等因素。他预计供应链价格将呈现波动性。
Canalys研究经理刘艺璇指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格局动态变化,各大厂商均在各自优势领域积极扩大投入。vivo凭借线上线下渠道优势、运营商合作以及营销投入和产品策略,持续巩固在入门级到中高端细分市场的地位。
她补充说,小米在2024年逐步修复了出货节奏,其数字系列逐代积累用户口碑及渠道信心,加之EV产品的市场成功和生态产品的创新协同效应,尤其是家电产品的创新,为出货表现带来动能,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份额增长。
华为全年高增速,苹果在华销量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苹果出货量下滑了17%,成为前五大厂商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品牌。
尽管苹果在第四季度传统的销售旺季中取得了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但同比仍下跌了25%。
为了应对销量下滑,苹果在2024年展开了多轮降价促销,并在2025年年初对iPhone 16系列新机型进行补贴优惠。目前,部分线上官方旗舰店内,iPhone 16系列的降价幅度已超过千元。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认为,苹果在2025年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需谨慎应对市场先前过度乐观导致的潜在下行风险。他预计2025年iPhone出货量将在2.2亿至2.25亿部之间,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2.4亿部或以上。
郭明錤还补充道,苹果在与关键供应商讨论2025年iPhone生产规划时持谨慎态度。预计2025年上半年iPhone出货量将同比下滑约6%。下半年,由于量产的超薄iPhone和规划中的折叠iPhone因追求薄型设计而不能使用实体SIM卡,这将不利于在中国地区的出货。
在此前的财报会议上,苹果CEO库克表示,尚无法确定Apple Intelligence是否推动了iPhone的换机需求。
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认为,苹果降价对销量提升作用有限,尤其是在未来国家对6000元以下机型进行补贴的情况下,苹果的定价将被排除在补贴之外。他强调,生成式AI也是刺激高端用户换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苹果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对手,华为不仅在第四季度取得了16%的市占率,而且连续三个季度保持高增速,成为所有手机品牌中增速最快的。华为在2024年Q1至Q4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15%、16%和17%,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0%、41%、24%和24%。
2023年9月,华为在没有任何官方预热的情况下开始了Mate 60 Pro的预售。据统计,预售当天,华为Mate 60 Pro线上、线下双渠道销量总计约80万台,创下华为手机多项历史新纪录。Mate 60系列的火爆直接拉动了华为手机在中国区市场份额的提升。
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新年第一封全员信中称,在供应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重回第一,Pura70系列销量再破千万,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韧性。
朱嘉弢表示,Mate 60系列的生产及供应短缺问题逐渐得到改善,成为推动华为整体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外,华为在12月发布的搭载鸿蒙4.0并支持双向卫星通讯的nova 12系列,进一步扩展了麒麟芯片的应用范围,成功拉动了中端价位段的表现。
他还补充道,在高端市场中,生成式AI、系统自研与重构等技术创新,如华为鸿蒙OS自研芯片、折叠屏形态革新等,持续刺激高端用户升级设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