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销售限额放宽,抢购热潮席卷市场
AI导读:
2025年初,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限额大幅放宽,引发抢购热潮。6只香港互认基金被抢购一空,均为债券型基金。机构开始积极谋划布局香港互认基金市场,满足内地投资者跨境配置需求。
2025年初,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限额由原先的50%大幅放宽至80%,这一政策调整立即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响。新增额度的开放迅速掀起了一波抢购热潮,短短时间内,已有6只香港互认基金被抢购一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1月15日,自2025年开年以来,因新增额度而重新开放内地申购的香港互认基金数量达到了11只。其中,南方东英精选美元债券基金、博时精选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基金等6只基金,因内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而迅速售罄,并相继发布了暂停内地申购的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6只被抢购一空的香港互认基金均为债券型基金,其基金规模也随之实现了大幅增长。有券商研究报告指出,新规下互认债基所提升的30%比例,有望为市场带来超过900亿元的申购额度。
业内人士透露,近期香港互认基金不仅吸引了内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还引起了全球机构的浓厚兴趣。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咨询互认基金的相关事宜,评估是否可以通过这一机制将海外市场的产品引入内地市场。同时,已有外资机构表示准备进场申请香港互认基金。
抢购热潮席卷市场
2025年1月1日,《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互认基金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将互认基金在内地市场的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
新规实施后,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025年1月15日,短短半个月内,已有11只此前因额度限制而暂停内地申购的香港互认基金重新开放申购。这11只基金包括南方东英精选美元债券基金、博时精选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基金、高腾亚洲收益基金、东亚联丰亚洲策略债券、汇丰亚洲高入息债券基金、汇丰亚洲债券、海通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等。
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其中6只香港互认基金的新增额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内地投资人抢购一空,并相继发布了暂停内地申购的公告。
以南方东英精选美元债券基金为例,该基金在2024年2月19日曾因内地销售规模接近50%的上限而暂停申购业务。然而,在互认基金新规实施后,该基金于2025年1月3日重新开放申购。仅过了5个交易日,截至1月9日,该基金的内地销售规模就再度达到基金总资产的75%,并宣布暂停内地申购。该基金的规模在2025年开年后实现了暴增,从2024年11月底的1.78亿元暴涨至2025年1月7日的180亿元。
此外,博时精选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摩根国际债券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基金等其他5只香港互认基金也相继在重新开放申购后被内地投资人抢购一空。
债券型基金成为抢购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开年以来被抢购一空的6只香港互认基金均为债券型基金。这些基金中不少是以投资美债为主的基金。
以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为例,截至2024年10月底的投资组合中,该基金50%以上的资金投向了美国市场。而南方东英精选美元债券基金截至2024年11月底的投资组合中,也有57.69%的资金投向了美国市场。
总体来看,截至2024年底,市场上41只香港互认基金中有17只是债券基金,其规模接近755亿元,占全部香港互认基金总规模的50%。随着互认基金新规的实施,这些因内地额度不足而暂停申购的债券型基金重新开放申购,并引发了内地投资人的热烈追捧。
信达证券分析报告预估,互认基金新规下,多只香港互认基金2025年新增内地申购规模可观。而方正证券研究显示,互认债基所提升的30%比例将合计带来最高超900亿元的申购额度。
分析人士指出,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等大机构在“开门红”行情的配合下,成为了这波互认债券基金认购的主力军。近年来投资人的避险心态较重,因此较多投资于债券类型或固收类型的资产类别。
机构积极谋划布局
随着互认基金新规的实施和内地投资人抢购热潮的掀起,不少机构也开始积极谋划布局香港互认基金市场。
信达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香港互认基金共计41只,最新合计规模约1514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最高,接近755亿元人民币。当前41只香港互认基金涉及21家香港持牌资产管理机构。
业内人士认为,规模较大以及较受欢迎的香港互认产品在内地销售比例限制放宽以后,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内地投资者的跨境配置需求。不少“开闸”的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规模暴涨,也吸引了全球机构的广泛关注。
近期,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表示,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咨询互认基金的相关事宜,评估是否可以通过互认基金机制将产品带给内地投资者。同时,也有外资机构表示准备申请香港互认基金。
总体来看,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限额放宽后,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响和抢购热潮。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有助于满足内地投资者的跨境配置需求,还为香港互认基金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