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糖果市场乱象:功效与安全存疑,监管难度大
AI导读:
减肥糖果市场火热,但产品功效与安全存在不确定性。销售渠道隐蔽,宣传隐晦,增加了监管难度。消费者需警惕虚假宣传,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近日,全球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他正在使用双靶GLP-1减重药物Mounjaro(美版替尔泊肽)进行减重。与此同时,数字健康公司Eden也推出了首款复合司美格鲁肽软糖(GLP-1 Rx Gummies),让“咀嚼糖果就能减肥”的概念逐渐变为现实。在国内,虽然美格鲁肽软糖尚未普及,但减肥软糖这一产品形式已经存在并受到市场关注。
随着减肥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减肥产品,其中减肥糖果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诱人的宣传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些减肥糖果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和微商渠道销售,其宣传标语和产品封面往往夸大其词,声称可以快速瘦身,甚至达到“挑战月瘦30斤”的效果。
记者注意到,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减肥糖”可以找到超过12万篇相关笔记,与减肥糖果品牌推荐相关的词条更是超过15万篇。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功能性瘦身食品市场规模达到3387.1亿元,同比增长21.2%,预计2024年将达4744.5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减肥市场具有庞大的规模和潜力。
然而,这些减肥糖果的真实功效和安全性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微商处了解到,他们所销售的减肥糖果分为小白、加强和至尊版三个阶段,减肥效果依次递增。在推荐产品时,微商会根据购买者的具体情况推荐相应版本,并宣称可以快速瘦身,甚至达到拥有马甲线的效果。然而,在被问及是否会产生副作用时,微商只是简单地表示会有饱腹感、口渴发热等轻微反应。
实际上,这些号称有减肥“奇效”的产品只是一种压片糖果,属于普通食品范畴。根据《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压片糖果可执行国家标准GB 173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以及商务部发布的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 10347《糖果压片糖果》。虽然一些厂家声称其产品添加了药食同源的原料,但并没有得到蓝帽子认证,因此不属于保健食品。
在价格方面,这些减肥糖果的售价往往高达几百甚至上千元,而实际成本却非常低。记者了解到,一些厂家可以提供从生产到贴牌的一站式服务,原料配方、包装以及糖果的形状都可以根据销售渠道进行定制。在微商渠道中,由于包装更加上档次,客单价也更高;而在电商平台中,由于包装更简单,价格也相对较低。
然而,这些减肥糖果的安全性问题却不容忽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减肥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600多条投诉,其中多条提到消费者在食用后出现头晕、恶心、失眠等症状。有专家指出,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在减肥糖果中添加非法成分如西布曲明等以增加减肥效果,但这种成分已经被全球多地禁止使用。
此外,由于销售渠道的隐蔽性和宣传的隐晦性,监管这些减肥糖果的难度也非常大。记者注意到,一些卖家在平台上介绍产品时多以个人使用体验做分享或采用一些较为隐晦的说法来避免监管。而在微商渠道中,由于销售方式相对封闭且没有较为透明和官方的销售渠道,消费者几乎很难分辨其产品的真伪。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