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明星企业如地平线机器人等筹划或已完成赴港上市,港股市场大型IPO、“A+H”股接连涌现,吸引了机构投资者青睐,市场热度回升,政策改革和流动性增强是主要原因。

10月24日,地平线机器人(股票简称:地平线)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每股定价3.99港元上限,成功筹集54亿港元资金。此次IPO成为2024年香港市场集资第二大的新股,同时也是年内港股最大的科技IPO项目。

近期,港股市场大型IPO及“A+H”股接连涌现,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目光。富途商业研究总监陈思指出,港股IPO以其独特的发行节奏和灵活的发行方式,对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具有显著吸引力,预计后续将有更多明星企业加入港股IPO行列。

明星企业扎堆赴港IPO

多家明星企业正积极筹划赴港上市。10月以来,货拉拉、明基医院、毛戈平、钧达股份等多家企业已相继递表。同时,太美医疗科技、荣利营造、卡罗特、七牛智能、华润饮料及地平线等公司已顺利完成上市。其中,华润饮料作为怡宝母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即上涨15%,募资净额达到49亿港元。

地平线IPO尤其引人注目,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集团、达飞集团及宁波市政府基金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认购总额约2.2亿美元。柏基投资、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威灵顿投资管理集团等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明星企业纷纷选择赴港IPO,背后原因复杂多样。从募资额来看,截至10月24日,港交所今年新增IPO企业已达51家,首发募资规模高达675.67亿港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政策层面,中国证监会于今年4月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亦推出多项新举措,如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提高市场包容性,吸引更多创新型公司赴港。

此外,港股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情绪改善,为IPO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9月24日至10月24日期间,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361.53亿港元,较8月份的955亿港元大幅提升。业内普遍认为,港股IPO热度正随着市场改善而不断回升。

“A+H”股队伍持续壮大

龙蟠科技即将成为“A+H”股新成员,该公司已在A股上市,目前正在招股,预计于10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此次H股募资规模约7亿港元,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今年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正积极筹备搭建“A+H”双融资平台,为全球化发展做准备。据不完全统计,除9月已在港股上市的美的集团外,顺丰控股、百利天恒、吉宏股份、赤峰黄金、安井食品、钧达股份等也在筹划赴港上市。

截至10月24日,内地与香港两地上市企业共149家,主要集中在多元金融、医疗保健、材料、能源等领域,多为行业内大型企业。为吸引内地大型企业赴港,港交所在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如优化上市审核机制等。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表示,对于“先A后H”的企业而言,香港是布局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有助于提高国际知名度,并为海外市场布局提供直接资本支持。然而,拟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也需提前筹备,如根据《香港上市规则》调整董事会架构等。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