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和再融资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AI导读:
4家企业IPO同日过会,单月19单再融资申请获受理,IPO和再融资市场在受理、审核环节正发生新变化,释放出股权融资市场回暖信号,监管层也在推进相关改革。
4家企业IPO在11月1日同日过会,单月内沪深交易所累计受理19单再融资申请,标志着IPO和再融资市场在受理、审核环节正发生新变化,释放出股权融资市场回暖的积极信号。
具体来看,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于11月1日成功过会,沪深主板和北交所各有企业入围。自今年2月后,沪深主板时隔9个月再度迎来IPO过会企业。再融资方面,10月沪深交易所受理的再融资申请数量达到年内单月新高,共计19家。
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指出,再融资市场有所放开,但IPO条件依然较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尽管4家企业同日上会数量不算多,但这反映了二级市场回暖后,监管层在优化IPO方面的努力。
监管层面,证监会近期召开座谈会,强调将统筹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逐步实现IPO常态化。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分析称,随着资本市场表现的改善和市场流动性的增强,IPO和再融资放松是可预期的。
沪深主板迎来下半年首家过会企业
11月1日,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共4家企业过会,包括拟登陆沪市主板的永杰新材、深市主板的双瑞股份,以及北交所的天工股份和林泰新材。其中,双瑞股份IPO排队时间最久,上市申请于2022年12月获受理。从募资额来看,永杰新材拟募资额最高,达20.8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工股份是二次“闯关”IPO,于今年8月30日遭暂缓审议后,11月1日二次上会并成功过会。永杰新材和双瑞股份均为沪深主板在下半年以来的首家过会企业。
北交所方面,今年下半年至今已有7家企业过会。本周五(11月8日),还将有3家企业上会,包括沪市主板的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交所的方正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O受理端方面,自今年6月下旬重启IPO受理后,至今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受理了2家和1家IPO申请,北交所受理了30家。
再融资单月受理数量创年内新高
再融资市场也呈现新变化。10月,沪深交易所累计新增受理再融资申请19家,创年内新高。其中,上证所11家,深交所8家。按板块划分,沪市主板8家、深市主板5家、科创板和创业板各3家。融资方式上,13家拟定增融资,5家拟发行可转债,1家拟发行GDR。
审核端方面,再融资月过会数量也维持在年内高位。今年10月,8家企业的再融资过会,其中6家拟定增,2家为发行转债。
预计IPO、再融资审核将逐步“松绑”
券商投行人士认为,IPO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以前水平,但局部短期的放开或有可能。分析人士指出,目前IPO在过会端出现一些新变化,但距离新股发行还有一定时间,情况仍有待观察。
监管层面,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题座谈会,提出统筹推动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逐步实现IPO常态化等建议。田轩认为,近期IPO和再融资受理、审核的增多,反映了监管层对市场信心的增强,逐步恢复IPO上会审核,新增受理的再融资等举措也将释放出更多的积极信号,对于进一步提振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田轩具体分析称,沪深主板新增IPO审核显示了监管层对经济形势、市场表现的乐观态度,以及对优质企业融资的支持。再融资的活跃则表明市场环境在逐步改善,监管层在逐步放松相关审核管控,将进一步满足企业对资本运作的需要。
浙商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洪希柠认为,若资本市场表现显著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修复,IPO、再融资逆周期调节或存放松可能。田轩指出,经过政策调整和市场形势的改善,IPO、再融资端的一些市场乱象得到了整治,监管层将逐步放松审核管控,支持优质企业再融资需要,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