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常德成功举办“科创·柳叶湖”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众多学术专家、企业代表等参会,大赛促成多项成果落地,常德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计划打造高成长企业集聚的制造谷。

1月9日,常德市成功举办了“科创·柳叶湖”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吸引了超过300名学术专家、省市领导、科研人员、投融资机构代表以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此次盛会不仅让常德再次成为全国合成生物产业界的焦点,更展示了其在该领域的勃勃生机。

大赛的获奖项目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奖金,还享受到了常德提供的产业资源对接、人才发展奖励、股权投资以及银行贷款授信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据统计,已有33家企业表达了落户常德的意向。

大赛期间,众多优质创新项目崭露头角,同时,在科研、产业和基金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常德市人民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长沙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常德引入了顶尖科研力量,助力人才联合培养、前沿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

在产业基金方面,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和湖南财鑫集团携手完成了国投生物制造基金的签约,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图为国投创合生物合成制造基金合作签约现场。

此外,常德经开区、安乡县与9家涉及生物饲料、生物环保材料等热门领域的企业现场签约,这些企业将带着前沿技术落户常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常德打造合成生物“新饭碗”

常德位于湘西北,交通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科技研发资源也相对匮乏。然而,常德在生物制造领域已深耕多年,从生物医药到食品加工,再到拥有亚洲最大的甾体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出口基地,常德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常德还探索出“飞地研发+常德生产”的新模式,通过市外设立研发机构,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分离,为常德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高地提供了新思路。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常德调研时,也强调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性,并指示常德要将其谋划好、推进好。

常德市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和《关于落实<常德市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细则》,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常德已新招引落户项目39个,全市合成生物制造相关企业达到35家,产值达到125亿元。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此次大赛落户常德的企业之一,计划投资约5.5亿元建设年产300吨高端绿色活性原料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表示,常德在生产成本、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更能让企业持续发展受益。

常德经开区合成生物学产业园立足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需求,全面保障、优化企业发展要素,如蒸汽价格低于省内平均水平25%,工业水价低于市政自来水价格40%,压缩空气成本低于省内平均水平17%,企业用电成本可降低15%。此外,常德还与国投集团合作搭建了20亿元合成生物制造基金,并成立了50亿元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投资母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常德市委书记罗毅君表示,常德将着力打造高成长企业集聚的制造谷,依托链主企业,以大带小、引新育优,重点培育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到2028年,常德计划引育链上企业100家以上,产值达到300亿元。

合成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合成生物学源于基因组学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生物制药、生物肥料、工业化学品、生态农业等领域。据麦肯锡报告分析,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合成生物学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影响。国家层面也持续出台政策助力产业发展,将合成生物技术列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

除国家层面政策外,多地也出台了相关支持、规范类政策。例如,北京市、广东省等地都提出了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2024年,生物制造更是被写入《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合成生物制造是将生物体的功能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在双碳减排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下,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更具备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人工智能对于生物合成产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多个合成生物学领域广泛应用,提升了研发效率并降低了研发成本。

产业方兴未艾,企业需“打铁更需自身硬”

回顾中国合成生物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再到回归理性,不过数十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对合成生物行业的融资热度在2017年至2021年间不断提高,但自2022年以来逐渐降温。这背后是股权投资市场大环境影响以及投资机构投资更加谨慎的结果。

面对行业遇冷,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罗巍表示,合成生物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合成生物行业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需要经历不断沉淀和试错的过程。虽然市场化投资机构对行业热情有所减退,但政府、央企国企都在积极执行国家战略,支持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

2024年,全国各地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合成生物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中,天津、安徽、杭州、常德等地成立的生物制造产业基金中,都有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的身影。

在国家、政府、国央企各层面的支持下,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企业自身具备硬实力。技术成果的突破只是第一步,企业更要关注产品的市场化和经济效益。罗巍提醒合成生物企业的创始团队要重视商业化意识,而李寅则建议,当前大多数企业应采取销售走在前面的“贸工技”模式,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甄别和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