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车市四大趋势及2025展望
AI导读:
2024年中国车市呈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整车出口创新高、自主品牌份额增长及市场竞争白热化四大趋势。展望2025年,宏观经济向好、国际环境复杂、国内政策持续发力,新能源下乡常态化,汽车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024年度,中国车市呈现出四大显著趋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扬,整车出口屡破纪录,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稳步扩大,以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见证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据行业数据及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该年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235万辆,同比增长37.6%,渗透率攀升至4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新能源增长动力正从纯电向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转变,预计2024年插混及增程车型销量将达到约520万辆,同比增幅超过85%。

数据源: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库
出口方面,乘用车出口市场持续刷新纪录。2024年,预计出口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超20%。尽管面临美国、欧洲、土耳其等市场设置的关税壁垒和产业准入门槛,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智能电动产业链的强劲赋能,出口量依然持续攀升,屡创新高。

数据源: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库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继续迅速扩张。早期,外资品牌多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自2020年起,自主品牌加速崛起,新势力品牌进一步挤压传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2024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预计达到约65%,同比增加9%,其中单月(10月)市场占有率一度逼近70%。凭借智能电动汽车的先发优势,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持续升级,不断重塑消费者认知,逐步在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

数据源: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库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成为2024年车市的主旋律。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超过70个汽车品牌、330余款车型以不同形式参与价格战,产品覆盖广泛,优惠力度持续加大。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品牌众多、车型多样、产品迭代迅速,市场竞争格局尚不稳定。据统计,2024年在售且在华生产的汽车品牌共计121个,新车发布超过230款。价格战或将成为未来3-5年的常态,本质上反映了中国车企开始掌握新一轮汽车定价权,启动市场淘汰赛,并积极参与到全球化市场竞争。

数据源: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
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值已达11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比重近10%,成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和新兴产业领域的闪亮名片。
展望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前景如何?宏观经济长期向好,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2025年国内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扩大内需。经济稳定增长是汽车市场稳定的基础,预计2025年国内GDP增速约为4.7%。然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预期低速增长,成熟市场面临挑战,新兴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但地缘政治冲突、新旧秩序更迭、债务风险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波动等因素将影响整车及零部件出口。
国内政策方面,以旧换新和新能源下乡等政策有望继续实施,拉动汽车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政策。据测算,以旧换新政策预计为2024年车市带来至少200万辆的销量增长。同时,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叠加2024年政策效果预期向好,2025年汽车很可能继续成为“两新”工作的重点支持方向。新能源下乡或将成为常态化政策,自2020年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电动车销量大幅增长,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2025年是全额减免新能源购置税的最后一年,这一政策将有效降低购车成本,促进汽车消费需求。
汽车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增换购逐渐成为存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增换购比例约为60%,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2025年增换购比例有望提升至65%以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高等收入群体增加,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强烈,中型及以上车型有望成为车市核心增量市场。

数据源:乘联会;盖世汽车研究院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