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经济答卷揭晓,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面对复杂形势,中国经济稳健前行,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展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1月17日,中国正式揭晓了2024年的经济答卷——

国内生产总值(GDP)历史性突破130万亿元大关,达到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稳健前行,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亮点纷呈的成绩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4万亿元,内需持续发挥主动力作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2万亿元和76.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条件更加优越,动力更加充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为全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无数挑战与努力的结晶。

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面临阵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面对多重挑战,中国经济从一季度良好开局,到二、三季度下行压力加大,再到四季度回升势头增强,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顺利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稳”是这份成绩单的底色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4万亿斤,确保了14亿多中国人的粮食安全。

工业生产增势良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至16.3%和34.6%。

服务业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6.7%。

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202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康义表示:“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实属不易。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真实写照。”

这份“答卷”的取得,离不开宏观政策“组合拳”的有效实施。

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发布,到加力支持“两新”政策的出台,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激发了消费新动能,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面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挑战,党中央沉着应变、科学决策,尤其是在二、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

随着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的协同发力,不少经济指标回升向好,社会信心得到有效提振。

2024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8%、5.7%、5.8%,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实现正增长,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也大幅增长。

经济发展结构更优、动能更新

细看这份中国经济年报,一组组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结构更优、动能更新的轨迹。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不断刷新中国科技的新高度。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基础研究经费增长10.5%。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积厚成势。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机。2024年,我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提高。

康义列举了一组数据:202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而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降一升”,印证了我国正处在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持续发展,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数达到419万个,“东数西算”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商用。

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科技创新中持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坚定信心

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坚定信心至关重要。

以“数”观势,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带动各方面预期信心增强。2024年四季度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持续位于景气区间。

中国经济站在新的起点上,尽管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也没有变。

康义表示:“我们对中国2025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随着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一揽子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相关改革举措稳步落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有基础、有动能、有支撑、有活力。”

看基础,我国经济体量庞大、市场容量广阔、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依托。

看动能,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看支撑,一揽子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看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多项改革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随着相关改革举措落地,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经济活力。

新年伊始,一系列重磅政策文件接连出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康义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方面将瞄准目标、狠抓落实,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强活力。我们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充满信心。”

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来源:新华社)